她说,因为孩子把一堆树枝拿回家玩,发生了亲子冲突。
原因是她觉得树枝很脏,要求孩子把树枝洗干净再玩,玩完了要自己扔掉,认为这是垃圾。
孩子那一刻想玩,但被妈妈的这么多要求下,自己不能好好玩了,从而发起了脾气。
———1
其实,很多时候就是我们,认为的那样子,所以要求,孩子要那样做,也因为我们,认为的那样子,所以不让,孩子去做。
同一件事情,很多时候,孩子的感受真的和我们不一样。
他们更多的想法,是在这件事情上的体验,探索,去感受那一刻。
然而,我们却把孩子的这些,想真真实实,能触摸到的事情,硬生生给抹杀掉,令孩子失去那一刻,那一刻体验的机会。
我认为,无论孩子当下想做什么事情,我们都应给予本应原有的模样,给他去感受。
———2
我经常带安乔童到户外去,无论是下水,还是踩泥巴,又或是玩沙子,我都尽量让她们不用等,马上就可以满足。就她们想做那一刻,让她们去做,当然,要避免安全隐患后。
这种满足感孩子是发自内心的开心,那怕他们体验后感到没想像中好,那也足以满足了当下。
但却有时候,我看到一些父母总是让孩子等等。
等他们把可下水的鞋拿来换好,等他们把衣服拿来换好,再让孩子去做。
你不知道,孩子当下那个心情,是有多着急,着急等他可以去了,别的孩子已经玩够了,着急自己可以去了,却赶不上其他孩子了。
在一次爬山的路上,有一孩子说累,刚想就地坐下,父母马上说脏,要等他找东西来垫一下,看到那孩子无奈等待的样子,本来还有一点好心情的,都马上没了。
还有一次,安乔童在路上,看到一个小山坡,她们就爬上去,然后像滑滑梯那样循环做着滑下来的动作,她们觉得好好玩,在那里嘻嘻哈哈的玩得很开心,我就站一边去等她们。
路过好几家人,当中的几个小孩看到安乔童在这样玩,他的表情让我看到,这孩子是也想这样去玩一下,体验一下的,但却只站在一旁看,脚步迟迟不移动往前走,在父母的催促下,不情愿的往前走了。
为什么这孩子这么想去玩一下,却不敢去做?又没跟父母说他想去这样玩一下?
过了一会,又一个孩子看到她们在那嘻嘻哈哈的玩得很开心。
他小小声的向父母提自己出要求,父母马上说,这有什么好玩的,等下玩的衣裤鞋都脏了,不要玩这个,前面还有更好玩的东西,就这样,硬推着孩子向前走去。
———3
什么是更好玩的?什么是更好吃的?什么是更舒服的?那只有体验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
即使,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去体验,感受也会不一样。
你怎么可以说,你认为好玩,好吃,舒服,就认为别人和你一样呢?
曾经,很多人以为双胞胎,都是共同爱好,共同口味。
我在安乔童小的时候,我也很多时候这样认为,因为她们什么都要求得到与对方一样的。
直到她们会抗议我给她安排的事物,我才知道,原来,她们是有很多的不同。
———4
有时候,孩子那一刻想玩,想要,你没满足到当下就给予。将来,那天你再给予,那感受和体验,甚至心情,都不一样了。
当然,我们不是要做成,孩子想要天上的星星也拼命去做到如他所愿。
我们是成人,很多时候应看情况满足孩子需求,当下给不了他的,我们大可以将实际原因告诉孩子。
要说实际原因,不是我们心情好就给得了,心情不好就给不了。
但要切记,请给予孩子体验的事物,是本应原有的模样,特别是在大自然下的所有事物。
因为只有去体验到原有的模样,孩子更独立完成,更会有更多的廷伸探索。
在安乔童小的时候,有次在户外,我告诉她们那种树叶她会贴在一些衣服上。
她们就会主动去尝试,她们发现,不是贴全部衣服都不会掉下来,她们还发现到,原来树叶表面上,有毛毛一样的东西。
还有一种经常见到的路边草,摘下来当 “飞镖” 用,扔到别人身上会沾在上面,就是中枪了。
她们还发现这植物,它长出那像花又像草的东西,其实是这种植物的种子。我们走过碰到它,它就会沾在我们的衣服上。
有次,安乔童发现到,原来沾在衣服的植物,细看它长得像虾钳一样,每次就是这样钳住我们的衣服的。
类似这些我们认为常见,又普通的事情,我们很多时候知道,但却没有给孩子讲过,也可能从没机会让孩子体验过。
我们给孩子体验事物的目的,其实,就是想让孩子在这过程上,遇见一些事情,让他从真实中知道更多,探索一些事物,让他思维空间扩大,触摸一些物体,让他去感受那种感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