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也讲究艺术

作者: 幼教手记 | 来源:发表于2016-09-24 19:33 被阅读0次

    最近几天,因为孩子的事情,一位久未见面的朋友找到了我。

    其实,事情很简单。朋友的孩子在一所很有名气的小学读一年级。未见到孩子之前,朋友讲了好多关于孩子的事情,无论是快乐的,还是忧伤的。随着朋友的讲述,渐渐弄清了事情的原委:为了让孩子享受最好的教育,朋友以及她身边的好友们通过各种途径将孩子送到这所名校且被认为是老师最优秀的班级里就读。据朋友讲,他们的孩子选择的是那种“直通班”的学制,也就是从学前班一直到小学六年级毕业,均是由一位名师所带。

    学前班时,班主任的确是很优秀的教师,从专业素质到为人处世,尤其家长工作,都让朋友以及其他家长很信服,因此班级的所有工作都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配合。然而好景不长,仅仅是一年的时间,由于老师工作的调动,孩子新换了一位班主任。这位老师虽然年轻,但也是一位有着近十年教的“老”教师了,据说是一位刚刚完成一个“大循环”(从学前一直带到学生小学毕业)下来的老师。

    新学期刚刚开始时,大家彼此相安无事,但是仅仅两个月下来,家长们便“怨声载道、叫苦不迭”:说老师给孩子们批改作业时不细心,对的给判错,错的给对号,家长们找到老师时,老师解释自己因为近视没看清楚;说老师每天给家长们关于留作业的短信发的太晚,基本都在晚上八九点钟左右,跟老师沟通时,老师不是说电脑坏了,就是说自己领着自己的孩子在外面读课后班呢,结束后会给家长短信,家长们认为你老师下班后领着自己的孩子学习去了,班里四十几位孩子的家长都在苦等老师留作业的短信,等你的孩子学完回家,等你老师的短信过来时孩子已经困得睡着了,你老师的孩子要学习,你是孩子的班主任我们家长就要等着,心理上特别不平衡;说老师每次与家长们交流时听到的基本都是消极的评价,比如老师说朋友家的孩子比较木,不爱说话;说谁谁谁家的孩子习惯不好,谁谁谁家的孩子太任性,谁谁谁家的孩子听不懂话,谁谁谁家的孩子将来不会有太大出息....等等等等,让家长们觉得“看不到任何希望”;说老师说话让人接受不了:能记住老师留的作业就写,记不住的就不写;你的孩子我管不了;不知道你们每天都忙些什么不辅导孩子学习;说家长们要联合起来找领导要求换掉老师......

    也许因为自己曾经在一线岗位上工作了近二十年,深深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吧,我很清楚许多事情不能凭借家长一面之词就评判孰是孰非。虽然听朋友说了那么多老师的不是,在惊讶于身为名校教师怎会出现如此种种行为的同时,心底还是不由得替这位老师深深地担忧起来:做老师已经很不易,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压力都很大,而因为是名校,学校里对教师的要求会非常严格,一旦家长们将事情弄到领导那里,这位年轻的老师面临的结果将会不得而知;而与家长们接触才仅仅两个月之久,怎会将局面弄到如此地步,这班主任的角色,老师到底有没有用心去琢磨怎样才会成为让家长认可、让孩子喜欢的、出色的“主角”?

    出于本能和理解——一种对教师职业热爱的本能和对老师这一职业辛勤付出的理解,交谈中很客观的表达了自己对家长们的同情,中肯的阐述了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很婉转的替这位老师做着似乎是徒劳的开脱或是说解释的同时,自己竟然冒出保护这位教师的想法(现在想来觉得自己很可笑,有些多管闲事的味道),也因为自己出于对朋友孩子的怜爱,决定见见孩子的老师,见见朋友的宝贝女儿。

    尽管做了各种各样的想象,但是第一次见到朋友的女儿,还是让我大吃一惊:孩子很白,是那种干干静静的白嫩,眼睛很小,头发黄黄的,纤瘦的外表和孩子见到陌生人时眼中透着的胆怯的目光,让我一下子对孩子产生了无尽的怜爱,是的,就是这种怜爱的感觉。也是从孩子眼中折射的目光,让我判断出孩子的老师平时对班级孩子们的管教是严厉的:因为在看到家长的一瞬间,孩子眼中闪现的是一种惊喜和雀跃的目光,但是小小的她却压抑着(至少在我看来是压抑着,也或许孩子天生不善表达吧)自己的行为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兴奋地跑向自己的父母,在与老师目光对视的一刹那,孩子眼中原本激动兴奋的目光瞬间黯淡下来,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躲闪、回避、惧怕、胆怯、低沉、甚至有些受气包的无奈和无助的神色,孩子不敢正视老师的目光......

    孩子的这一细节反应,让我的心莫名的痛着揪了起来:孩子,白净可爱的你本该是快乐的,可你为什么要伪装自己孩童的本真?我不愿相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因为孩子的老师很年轻,言谈举止中也透露出一种职业的激情和责任,但那也仅仅是一种久为名校教师的优越感和习惯性,有一种做班主任的权威甚或说是一种唯我独尊的不屑与霸权。我们交流之处,老师仅仅把我看成是孩子的一位亲属而已,表情和语气是平淡的,没有任何感情色彩,只是出于身为人师在面对陌生人或者是面对学生家长时所应有的礼节而已,但是清楚了我的身份之后,老师眼中的目光立刻有了些许的笑意和吃惊。有些笑意,大概是因为我职位的原因吧。而吃惊,我想眼前的这位年轻教师一定会觉得我出现的理由有些牵强吧。

    不管她如何思量,而我此时的想法很简单:在家长们准备“群起而攻之”的“危难关头”,通过我微薄的力量去“拯救”(虽然这个词语的选择有些不很准确,但至少在我心里觉得这样的形容是比较贴切和.....神圣的)一个普通教师的职业生命,或者说是通过我的提醒,老师会有所触动、有所反思,从而能够改变自己管理班级的方式和策略,改变与家长沟通的方式和艺术,使老师能够平安顺利的教完孩子六个年头,使朋友的孩子亦或说是班级四十几位孩子、甚至将来这位老师所面对的每一个教育的个体,都能从老师那里体会真正意义上的成长的关爱、生命的感动、人文的师道、心灵的温暖.....不管收效如何,只要老师有所思考,有所改变,总归是件值得去做的事情。

    因着自己的身份,在思索着不伤害老师自尊或是避免老师产生敌意情绪的情况下(这个过程其实真的很折磨人的),交谈中我旁敲侧击的将家长们的想法传递给眼前年轻的教师。还好,这位老师没有像我想象中的那样,表现出会让我尴尬的言行。了解到家长们的想法之后,这位老师的反应首先很震惊,接着有些慌乱,到马上镇定下来。她红着眼圈说了一句至今都让我难以忘怀的话:“姐,我挺伤心的.....”但是她很快的控制了自己的情绪(这多少让我很佩服眼前年仅三十几岁却透着一股坚强和隐忍秉性的小老师),尽量平静但充满感激的对我说:“姐,其实我对这班孩子和家长挺负责任的,我接这个班时间也不长,很多现象不是一天两天就产生的,也有很多事情我不能去评判,我是个直来直去的人,在跟家长交流时可能欠考虑了,有些事情做的不够细致。不过放心吧姐,我会好好的反思我自己,改变沟通方式,做好细节性工作,多站在家乡角度考虑问题,尽最大努力获得家长的理解的。”

    没有多余的开脱,没有被误解的激动,也没有什么过多的表白,年轻的班主任以一种超乎年龄的反应,让我似乎看到这位年轻师者无限光明的未来——她不是能力和素质不行,只是因为她还不够经验丰富,不够“老道”——不能认真细致的分析班级家长的心理,在与家长沟通时不能像前任班主任那样“投家长所喜好”,管教孩子时不能做到怎样才能“打个巴掌再给个甜枣”,及让孩子们喜欢自己,又让家长觉得老师怎么那么认真负责,对“我”的孩子关注的那么细致......说到底——是老师在工作中缺少专业的有效策略!

    作为一名教师,所面临的教育对象年龄越小,和家长交流的方式也就成了一门值得教师推敲和研究的艺术。有些教师三言两语、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能“四两拨千斤”,让家长欣然接受、心服口服;有些教师苦口婆心、费尽心思却引得家长强烈不满。这里的关键,在于做老师的在与家长沟通时是否把话说到了家长的心窝里。其实,这位年轻班主任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如果她换一种说话语气、沟通的方式、切入的角度,也许效果就会大不一样。比如:与家长交流时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心态开始聊天:“您的孩子是个很乖巧的宝宝,学习很努力,品质很好,又善解人意,就是说话时的声音小了点,我在班级里尽可能的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你们在家里也多鼓励,多锻炼孩子,咱们一起努力,孩子一定会有很大进步的,说不定一不小心,我们就培养出来个“名嘴”呢......”看似简单的几句话,既肯定了孩子的优点,又中肯的指出了孩子的不足,同时暗示家长多配合教师的做法,怎会不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细致?又怎会不让家长为教师不动声色的引领而心悦诚服、感动之极?

    会说话和不会说话,看似简单,但仔细琢磨实属不易。如何坏话好说,虚话实说,让家长舒心、开心的接受教师的建议、指导,这不仅是教师说话的学问,更是如何与家长沟通、交流、合作、共处的艺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沟通,也讲究艺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cjt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