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哥哥回老家了,拍了老家的视频给我。每次收到老家的视频,我都会很开心,迫不及待地点开,看自己是不是能认出哥哥是站在那里拍的。点开视频之后,通常大概率是能认出来的,熟悉的树,熟悉的房子,虽然老屋久不住人,已经被树木和老屋周围的杂草掩盖,但依稀能辨认出模样。认出来之后,就很开心,但心中也隐隐失落,觉得自己距老屋太远了,回去的次数太少了。
老家之于我,曾今是真实到不能再真实的存在,也曾是努力上学想要摆脱的地方。现在如愿以偿,真的摆脱了,回去的次数屈指可数,几年一次。且老家现在不住人,回去之后也只能是拜谒祖先,然后回房子里看看而已,吃口土灶台做的饭都已是奢望。不仅我摆脱了老家,我母亲因为要给哥嫂看孩子,几年前就进城了;我父亲一直坚持要去干活儿,结果在前年干活儿时摔断了腿,没办法也只能进城治疗和休养,父亲走后,老屋就荒芜了。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推进,老家的左邻右舍的房子大部分都已经变成了小楼房,除了上下水不如城市方便,其他的照明、网络、公路,已几乎抹平了城市和农村的差距,拉平了世界;且老家背靠大山,面朝稻田和小河流,空气清新,到了清晨傍晚总是薄雾蔼蔼缭绕着,我有时候觉得这景致甚至胜过城市。尽管现在小镇和村庄多有变化,很多人也买了家用轿车能直接开到家门口,但我们家早些年哥哥在县城购置了一套房,所以就没打算修葺老家的房子,也没单独盖楼了,因此我们家老屋是村里少有的土坯房。土坯房,住过的人大概知道,如果久不住人极易坍塌,杂草生命力之强健。在断壁残垣之处体现尤为明显。现在我的老家,就是这样一派景,虽铺了水泥的院子还是平整干净的,但院子与屋檐台衔接的缝隙处,已长出一排一人高的野草,几乎要盖住堂屋大门。看到这种景象,我心中还会满伤感和失落的。我们孜孜不倦追求的,是更好的生活,更高的台阶,虽然并没有辉煌腾达,但伴随大环境大趋势成长,一家人还算齐心协力、踏实努力,虽没有大成就,但赶上一般农村家庭城镇化水平还是没太大的问题,物质条件和生活环境比值年幼时,确实提升了不少。但是,为什么反而就开始怀念起故乡和曾经的过往呢?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矫情,但是每次和父亲一起回老家,我们一起坐在堂屋对着邻居家菜园和山窝中心的池塘,看着远山和学校,一起小酌两杯的时候,确实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那时候的我就觉得,这不是矫情啊,自古文人爱思乡,这是真实存在的感情,不是矫情。写到此处,我又想回县城叫上父亲一起回老家,去喝酒聊天了。父亲对老家的眷恋,说起来肯定是比我深厚多了。满打满算我在老家生活的时间也不足十八年,毕竟中间出去求学的时间比较多,加上小时候很多时候跟着外婆生活,只有上学的时候才返乡;但是父亲不一样,他生在那个山村,在那里经历了小时候父母早逝,带着弟弟相依为命,然后娶了我妈生下哥哥和我,再到他五六十岁,慢慢的,陪他一起长大的小伙伴已经有去世的。父亲几乎没出过远门,一辈子吃喝拉撒养儿育女都在那个山村,那里有他半辈子过去。所以我特别能理解为什么父亲的脚稍好一点刚能下地,他就犟着回老家去参加村里的人的生日寿宴了,毕竟他认为那里才是他真正的家。
就像我,从上大学开始来到大城市,一呆也是十四五年了,前头十一二年,总是斗志昂扬,也不是自己多成功,只是那种状态,就是很积极地觉得“生活美好”“人生美好”“努力就有回报”;但这两年经历了很多事,生活的,工作的,虽都不是大事,但都对我的状态影响蛮大,个中情绪罄竹难书(也是自己文笔不好词汇不够)。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特别想回家。不是县城哥哥嫂嫂的家,也不是自己在大城市的家,我只想回到我出生和生长的地方,虽然,那里现在好像什么都与我无关了。然后心里就会觉得有一丝悲凉,失家者,心无归处,这两个标签我觉得再适合不过我的心境了。或许,我以后对于故乡的情感寄托,只能是爱故乡的山川树木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