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架子,难不在放,而在于没意识到架子套在身上!
扑下身子,难不在扑,而在于扑的对象、地点和方式!
撂下面子,难不在撂,而在于怎么撂下和怎么捡起来!
先说架子。
它首先一定是个虚的。本来其实也没有架子这个东西,端得太久了,端的人多了,自然就成了精了。
比如:环境里的老人和新人。
老人在环境里呆得久了,说话、办事自然总拿着一幅架子,范儿和谱得足,不然对不起在这位子上熬灯耗油辛苦这些年,日子长了,好像一个真的架子套在身上,取下来浑身还觉得有些不自在。
新人,费劲巴力地挤上车,有的还只买到个站票,但“感觉”这东西说来就来,这就叫悟性,利利索索就把架子套在身上。
再比如:乱作为和不作为。
有上谕、有例律、有法典,但那只还是一回事;另一回事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无为胜有为,有所为时可以随性而为,前面有坑不碍事,要么挖深些大家一块跳,要么垫进去些再稳稳过,也不碍事。
无所为时更是冠冕堂皇,极度任性。
架子,从来不缺贡的人,见架必身矮三寸、两眼放光、俯首帖耳、唯唯诺诺。
端的人自然端得住,也端得稳,恐怕不端了就坏了规矩、没了势头。
其实不贡又能怎样?只是总没有人尝试过。依着这样的状态,放下架子无异于剥皮抽筋,它已经融入精神血脉,渗入肉体骨髓,如何能说放就放。
再看身子。
这个确是个实的,就是自个儿的身子。当然连带着的还有个身份。若说扑不下去,身子懒是肯定的。
比如人就在隔壁,却必得电话接通“过来一下”,威严体现在距离上,自然也是身份使然。如遇上着急上火的时候,三米传音,听见了则已,听不见那就是火上浇油,后果的严重性需视情况而定。
当然也有扑下去拉近距离的,谁又能给界定是降了身份还是抬了身份?
这是浅些的层面。深一些,扑的关键既要看意愿,更重要是看对象、看效果。
扑身子,总得选个对象去扑,花时间、花精力、费脑力、费身体,个人看的是个人所扑的价值,有的善于扑眼前,用劲猛、点位准,立竿见影;
有的善于扑长远,小步快走不掉队,登上长城就是好汉;可也有“另类”的,尽找不好扑的地方扑,愿在没人扑的地方扑,没什么花把式,谈不上近功利,也使不上巧功夫,单靠个人下功夫,志愿扑出个柳暗花明,扑到铁树开花,即使扑不出个所以然也是无悔无憾,最终扑得的许也是身后名和事后果。
世人都有个喜好,意愿外人无法左右,干脆对待什么事都扑不下身子的,恐怕连乞丐也不如,所以扑下身子一点也不难。如果把扑不下去的对象与扑的勤快的对象调换一下,愚公移山也只怕不是多难的事。
关于面子。真真是个实实虚虚的东西。
脸面,既是脸,长在头上,天天要洗,不单是自己舒服,还需要给人看;也是面,受人谈论,自我陶醉,或者是暗自神伤。
爱面子,不能说是个贬义词,它积极的一面也很有正能量;觉得它也不是个褒义词,它伤起人来力道十足。
人讲,拿得起,放得下。面子要挣,有时候也得撂。
撂面子,随便怎么一撂,那叫不要脸;好好撂下,那才是能忍跨下之辱的丈夫所为。
自己家放着的的东西,包好了送当铺以后还得赎回来的,不是宝贝就是意义非常的物件;胡乱揉拨一通卖了扔了的,基本上都是垃圾。
多少环境里,一批年轻有志、还有一批中流砥柱的,要么继续艰苦奋斗,要么下决心另辟蹊径,但还有一些眼看着船到码头车到岸的,放不下的还是端惯了的架子,撂不下的还是抹不开的面子,抱着憧憬幻想放不开的,身子还游离在实实虚虚的架子和面子里。
端惯了,终究还是放不下!
放不下,又怎么能过得去?
过不去,如何能够看得开?
看不开,到了还是一场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