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是个没有唱片的年代。
但它又是那么好,因为我们有太多音乐可以听,可以久远到任何一个年代,遥远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偏远的地区,奇怪到任何一个冷僻的风格,不用黑胶唱机、不用CD机、不用随身听、没有磁带、没有唱片。那么丰饶,那么自由,感谢互联网、感谢“利基经济”、感谢“免费的时代”。
虽然它让音乐行业很尴尬,音乐人吃不饱饭,唱片销量XXX的年代一去不返。可是改变无法阻挡,谁也不能回头看,总会有新的模式出现。
2
前几天看了一个纪录片《最后的黑胶唱片店》,讲了英国偏僻小镇的一个独立黑胶唱片店。一个坚持买唱片的老板,一群喜欢买唱片听音乐的人。
片子里,那个老板一边整理他的唱片一边说,“每张唱片都刻有情感,我们的情感和回忆,对于每张唱片,我都可以告诉你我听他的时候,在哪里,在干什么,和谁在一起……这都是我们的回忆。唱片刻有我们的回忆。”
他有一屋子的唱片,一屋子的回忆。
另一个喜欢收集唱片的人,用字母顺序把他所有的唱片排的整整齐齐,然后能很快说出David Bowie 哪一年哪一张唱片在哪里,让人羡慕。
我打开音乐播放器,随便放了几首收藏起来的歌,大多数的歌我想不起这里面有什么记忆。听到的时候觉得很好听,就随手把他们收藏起来。
点击播放、点击收藏、就手指头动两下的事情。
我不知道用黑胶唱片听音乐的感觉,怎么把唱片从封套里面小心的拿出来,再放到唱机上,唱机的针转动、等音乐出来。像一种神圣的仪式。
我也没体会过在那个稀缺的年代,怎么去跑很多路只为了淘到便宜好听的打口碟,怎么对一张唱片爱不释手,怎么从一堆唱片里找自己想要的一张,怎么掌握修打口磁带的技能。
甚至连小时候上课时候偷偷摸摸用随身听的记忆都已经模糊了。后来有了MP3,有了网络下载,有了在线音乐。后来就很少买唱片,除非遇到特别喜欢的,曾经如此重要的唱片变成了鸡肋的东西。当然我更买不起黑胶,因为穷。
3
如今的音乐行业,唱片在下降,现场在上升。现场越来越多,音乐节井喷,音乐人能挣钱,观众愿意看,虽然行业还不成熟。
也许没有了唱片,现场是另一个储存记忆的方式?
我试着回忆,的确我记得我在听哪一次现场的时候站在那里、是什么样的心情、做了什么事情、旁边站的是谁,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我都记得一清二楚。
譬如听Carsick Cars的时候打不到车跑去陌生人家借宿,听新裤子时跟着八十年的disco被卷进Pogo的人群、听my Little airport的时候偷窥前面一个人的手机时发现他微信上有一个和我共同的好友但也不好意思搭讪、站在世博公园同一个地方听了张曼玉的甜蜜蜜、听朴树上一秒唱完“这是一个不能停留太久的世界”,下一秒说平凡之路才是他要走的路。
听television的时候旁边站的是她、听彭坦的时候旁边站的是他、听杨乃文、Pg.lost的时候一个人……
也许这是记忆?
是在圆形的唱片里,是在不同格式的文件里、是在浩瀚的比特洪流里,还是在灯光下黑压压的人群里?
总之,不管介质如何改变,是在音符里的吧。
音乐就是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爱好,不是什么让人有逼各有优越感的东西。
so forlorn, some hope
4
最近买了一张碟,收到之后听了一下我就把它放起来了。
我没有唱片来装回忆。
网友评论
👍
想说,作者所拥有的关于音乐的感受其实收藏唱片的人也都有,不矛盾,只是还多了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