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老子为什么“不尚贤”?
答:对这句话的解读,多集中在后半句“使民不争”上,进而讨论“争”与“不争"的本质。其实,“不尚贤”这三个字本身信息量就很丰富!老子究竟尚什么?尚“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至于“贤”,英语里对应的“be good at" ,在老子眼里,是一种不必推崇,也无法推崇的性质。人擅长什么具体技能(贤),那是天赋,应顺其自然发展之。上位者(如帝王,管理者)的任务,是识别天赋,发展天赋,组合多人的天赋,以达到“无为”的管理,而不是凭个人好恶,“尚”个什么具体的“贤”——楚王好细腰,国中多饿死!这恶性竞争不就来了!管理者酷爱加班感,加班熬时长玩游戏的,风头反而盖过了八小时内工作效率高的员工,搞得效率高的员工也干脆摆烂,那公司不就乱了……后人多把“贤”字理解为贤能,贤士,甚至圣人,搞得自己还得拐八百个弯子替老子正名,其实大可不必,因为本来就是把“贤”字理解错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