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的默认假设是人本主义,即学生不仅有求知的愿望,而且在求知过程中,应该能体现其主动性和独特性,并得到尊重,有机会自我实现,丰满人性。
这与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不谋而合,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帮助学生认知自我,学习认知社会的方式,建立对于自我及社会的掌控感,最终目的是丰足圆满,有应对不可控性的心理准备。
案例教学建基于学习联结理论和发现学习理论。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在案例教学中,与所要学习的知识同样,甚至更为重要的是问题情境创设、相关机制建立、对学生发现的鼓励,因为这些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帮助学生自我发现。学习联结理论认为,案例教学是教师有意识引导下的,学生不断试错的过程,通过“尝试―错误―再尝试”,最终形成教师期待的知识架构。
建构主义说明了案例教学应该达到的最终目的及实现过程。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基本过程是冲突阶段、构建阶段、应用阶段。冲突阶段一般由老师进行设计,主要工作是根据教学内容,寻找和创设冲突,奠定基础,建立情境,引发学生关注。建构阶段,通过对案例的展示、讨论,帮助学生同化或顺应;应用阶段,是通过让学生寻找案例或进行练习,对新的认知结构进行巩固和完善,
班都拉的观察理论,指出了影响案例教学的主要因素: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案例的呈现,应引起学生的注意;保持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进入情境,投入思考,将现场形成的经验转化为符号概念,在头脑中进行内部表征;动作再现过程中,使学生在内部表征指导下,对行为进行重新组合,形成课程期望的反映模式。动机,则在每一个阶段都发挥着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