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宛青扬
反思笔记:DAY18 60/18
情绪稳定:DAY12 60/12(10/23起)
今天情绪还是不错,但有时看见孩子没做好的事,还是不假思索地流露出不满情绪,即使过后立刻有觉察,转换语气。但之前已经说了几句。不要求自己一下子有多完美,但孩子的成长是单行线,还是要对自己“狠”一点。以后不对别人有期待,只对自己有要求。
此刻来反思。
【早晨篇】
早上一切挺好,孩子们按照清单,差不多都有做到。起床洗漱差不多只花了十分钟,他们也各自读了一会书。
我们依然步行上学,阳光特别美好,天蓝树绿。路上我提他们单词,前两天的默写错了好几个。
我也以为他们会了,没想到那三四个单词居然还没记住。他们背了几遍,我间隔提了几次,每次还是不熟练。我有点不悦,脱口而出:
怎么还记不住?
这两天没背这个单元吗?
默写时已经错了,为什么不及时记住?
今天有空,这几个单词多写几遍,听到没?
……
等觉察到,转换情绪,也是几分钟后了。
这就是以前的“否定惯性思维”,它的背后就是以往惯用的“负能语句库”。一看到孩子没达到“我心中的期待”,立刻就做出负能量的动作:不满、生气、唠叨、催促、指责、说教等等。
反思:我要时常练习“肯定思维”,也是学会转念,刻意说出肯定语句,刻意给大脑建立一座坚固有力的“正能量语句库”。《可为》里有句话说:行善也需要练习吗?确实需要练习。不然,善事来了,心也不习惯缘着善事转。任何学习都有由生转熟的过程,最初都很缓慢,需要逐渐地串习。
孩子背单词这件事。
首先,我先肯定孩子们路上也乐意背单词,这事就体现了孩子逐渐有了主动(按照清单做)意识,也是想要做好的样子。(写进明天鼓励贴)
再次,孩子们做不到。先问原因:是不是这两天没有背啊?是不是没有时间呢?这几个单词有点难是不是?……
当孩子说出原因,就要从他们的角度理解,共情:哦,没有时间背;嗯,这几个单词确实不好记……
然后,一起讨论解决方法,这个过程也要及时给予肯定,找到原因,孩子乐意讨论方法,这就是遇到问题不逃避,勇于面对。
最后,就是执行力的问题。孩子做到,那很好;做不到,不能否定打击,更需要鼓励,也更是体现我价值的时候。
【晚上篇】
晚上也还不错,缘于孩子们没有作业吧。今天考试,老师们就没有布置,让在家复习。孩子们今天训练了足球,回来晚。
饭前,哥哥整理鞋子,帮忙剥了一头大蒜,剥完,立刻把大蒜皮扫了。我看见后,及时正面反馈(有点进步了)。
饭后,也快七点了。孩子们想看书,我也允许多看一会儿,我说:只看25分钟怎么过瘾,多给你们15分钟吧。他们很高兴,立刻说:妈妈,你好好啊。我也不想先收拾锅碗瓢盆,也看起了书。
但我们看到八点钟。这时他们想去拿快递(心心念念的紧身衣到了),我不想同意建议先去洗澡(明天顺便拿过来,晚上还要费时间),他们有点情绪。我想既然这样内耗,不如让他们去拿。
回来后,他们也赶紧洗澡,哥哥还读了一篇散文,一篇英语小短文,临睡前也把书包整理了。弟弟只收拾了书包。为这,我说了弟弟几句(埋怨孩子做事不多,课内的根本没做,又把取快递这件事,翻出来,说孩子不知道轻重缓急)。
辛亏及时住嘴,转换情绪,向孩子道歉“自己的出尔反尔”。
反思:孩子们没有错。现在写下来,真觉得自己嘴太欠。明明一切都在我的同意下让孩子去做的。结果差强人意,就开始埋怨、指责,把错误推给别人。这也是我常犯的劣根性错误。孩子以前也说过:你现在心情好答应了。事后不好,又开始说我们了。
孩子说得很对。我身上就是有这样的错误。这也是情绪反复的一个表现。
复盘:事情过了就过了,不能反复提起。要按规则做事。不能情绪管理事件,同样一件事,心情好坏还能有不一样的结果。这就没有原则,孩子也不知道如何做事,也建立不了好习惯。我也要用行动、做事能力影响孩子,而不是总是说教。常闭恶口,常开善眼,多行善事。
学习复盘:
今天做的很好:早起、阅读、写反思笔记、运动等都做到了,为自己鼓掌。确实做事一定要专注,心无旁骛,这样不仅效率高,心情也很好。
比如:晚上做家务,就一直做打扫、洗刷、整理这些动作,事件也能在可控时间内完成,心情也舒坦。平时中途总会去翻翻手机:回回微信,看看文章,再就是做做别的事。时间不仅会越拉越长,情绪有时还会被动(看着乱七八糟,烦就来了)。
以后,大脑冒出想法,先记下来再说,不停止手头事件。
作者简介:一枚热爱读书写作,热爱生活的全职妈妈。余生梦想:能写会读,成为孩子口中“还不错”的妈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