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记国际中文教育导论#5

记国际中文教育导论#5

作者: 莜若可 | 来源:发表于2022-10-15 21:52 被阅读0次

机械性练习的理论基础之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它认为语言的获得是一个通过多次反复的重复而形成习惯的过程,学习二语或外语就是学习一种新的习惯,习惯成自然,学习者也就由此获得了语言能力。

•因此,在机械性练习中,教师对待学生的错误十分严格。一旦发现有错,就要毫不留情的纠错,直到学生说出正确的表达形式为止。机械性练习的倡导者认为如果不在训练的时候对学生严格要求,等到学生今后养成不良习惯,再改就难了。

•机械性练习比较枯燥,学生容易觉得疲劳,因此如果是对儿童进行口语教学,纯机械性练习,比如某个句型的替换练习,不一定很合适(对成人也要适度)。当然,这也要看教师是如何引导的。

随着二语习得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单纯的机械性操练并不能保证学生获得二语或外语能力。

可是从语言学习的角度看,机械性练习还是有必要的,因为它可以为 “自动化”打下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近年来关手“语块”(chunk)的研究也表明,在交际的过程申,与单个词的层层叠加相比,语块总能较快地被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大脑所提取,并直接用于交际(表达与理解),而语块的形成与习得,同样需要一定的机械性练习的帮助。

有意义练习:定式问答

就是要求学生用指定的词语或者句型来回答教师的提问。在这样的训练模式中,教师和学生似乎在进行某种问答对话,因而整个操练过程看起来非常自然,流畅。

“如果…..•,…就十动词……

•老师问:如果你有很多钱,你打算做什么?

•学生1答:如果我有很多钱,我就去旅行。

。学生2答:如果我有很多钱,我就买一个大

房子。

传统替换练习

老师:我喜欢吃牛肉。

学生:我喜欢吃牛肉。

老师:

(出示猪的图片)猪肉

学生:我喜欢吃猪肉。

老师:

(出示羊的图片)

学生:我喜欢吃羊肉。

,替换练习是一种“刺激-反应”训练,在这里,学生真的是

否喜欢吃生肉、

羊肉无关紧要。这样学生会感觉这个练习气

自身的关联度不大,因而容易产生疲劳感。

定式问答比替换练习好在哪里?

。由于回答时学生需要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因此就从“无意义训练”变成了 “有意义训练”

•正由于每个学生的回答都是不一样的,其他学

生也就会比较愿意去听那位同学的回答

。不容易产生疲劳感和桔燥感。

•定式问答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在什么样

的上下文语境或交际情境下可以使用某

个句型

(操练“多/少十动词十一点儿”)

。老师问:如果我长得比较胖,你应该说什么?

,学生1答:你应该少吃一点。

。学生2答:你应该多运动一点。

,老师问:如果我每天都喝醉,你应该说什么?

。学生3答:你应该少喝一点儿酒。

•定式问答中教师提的 “问题” 有两种方式

(1)问题中直接套用该语言点。

(2) 问题中不出现,但是仍然要求学生用该

词语回应。

•例如训练“逝世”这个词汇。

•例如训练“逝世”这个词汇。

。毛泽东是什么时候逝世的?

•我朋友说她上周去英国,看见了戴安娜王妃,你相信他的话吗?为什么?

第二种定式问答例子

•教师:纽约大学是不是最好的大学?

学生1:纽约大学算不上最好的大学

教师:你是你们班最聪明的学生吗?

学生2:我是最聪明的学生。

教师:

(对其他学生,他说自己是最聪明的学生,你们

同意吗?

•学生3:不同志。他算不上最聪明的。

•这种定式问答比带者词提问要难,一般可以考虑放在操练的后半部或者是复习课的吋候用

第三种定式问答:给情景造句

•给情景造句常用方式是是教师说出前半句,学生说出后半句,例如:

•老师:既然大家都会了。

•学生:既然大家都会了,那么我们就可以下课了。

当然老师也可以给出一个情景,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句了

。老师:我想去北京旅行,

可是我有很多工作,你说怎么办?

学生1:既然你想去北京,那么你就得加班工作。

学生2:既然你有很多工作,那么你就别去北京了。

一个语言点问多少问题才合适?

。根据班级情况灵活决定

基本原则是小班每个人只少开了一次口,大班

(20人以上)则=一半人开了口

。我们发现新教师在做定式问答时,常常一个问题只问

-两个人就换新问题。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扣心学生会觉得多次问同

样的问题会感到无聊。

•可是由于学生是在学习-

-门新的语言,对他们水说.

名听

-两次同样的问题并不见得无聊,因为每个人都

会有自己的回答,他们比较有兴趣米听。

,因此感到无聊的人往往不是学生,而是老师。

•老师要克服这种心理意识,从学生和教学有效性两方面来综合考虑,不能仅从自己的主观感受出发来做判断

操练一般的教学顺序

•为了帮助大家掌握这个方法,我们给出一个教

学顺序!基本思路是从机械性训练逐步向有意

义的训练过度。

• 我们想说明的是,这个恩路只是一个比较常规

的操练路子,在一般情况下比较有效,但是如

果教儿童或者一些特殊学生,教师还要灵活处

理。。我们以“对.感兴趣,为例来具休说明这个流程

第—步

教师领读某个语言点,全班跟读,这也就是所谓

小因为学

~我術都对中街文化很嚴《趣

制作在PPTH

金邲朗读

朗谈

-训练的“整体”

个资言点

训练第

训练谤言原

也可以先

个诰言

方式。教师可以

85

•老师领读/领说例句的另一个作用就是为学生

回答做准各。

•原则:如果你想让学生回答这个问题,那么你

应该先告诉他怎么回答。

学生不能说出没有练习的语句,因此如果老师直接

提问,会使得学生不知奶何去说。

•因此例句很可能就是教师第一个问题的答案。这样,

不太“聪明”的学生也能知道第

个问题该如果回答

第三步

•进行操练:定式问答

•提问的时候要从易到难

•如何实现?

•我们建议一、二个问题可以是般疑问句水

比如

“你对中国民族音乐感兴趣吗?〞你对古典音乐感兴趣吗?

。对于这样的问题,

学生在回答吋只需要重复教师问向的一部

,难度很低,即使是水平较低的学生,也能回答。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学生简单的而答“对”

或者“是的”

教师要提示学生用完整句回答。因为,

教师提问的口的是希

望学上说出带有“对!

…感兴趣”

这个词的句子,

‘讨”

虽然用

•般的交际中是可以

一 般疑问向或者选择疑问句练了几次之后,教师就可

以用特殊疑问们来提问了:

•此如“你对什么音乐感兴趣?

同学回答完之后,只需问第二个国学:

<你呢?”

不要冉重复问“你对什么首乐感兴趣”

,教师连续问了几个同学之后,

可以适当总结一

下再提出问题

比如“A对中国音乐感兴趣。B对美回音乐感兴趣。那么你

对什么感兴趣?

教师如何提问是操练课的核心,教师问的问题既妥能够联索

学生的生活,义要正好是学生可以回答的水了,这是难点。

第四步

•总结并且收尾:教师适当挑选几个句子,以启发式的

芳法带领大象一起说,民站

教师:刚才大家都说得很好,所以我们知道A怎么样?

学生:

(一起说)A对中国音乐感兴趣。

教师:

他对中国感兴趣。

很妤.

那么B同学是⋯

(一起)日对美国音乐感兴趣。

点的操练。

-个语言点的操练就基本完成了,

可以开始下

如果能在最后的收尾阶段自然地

、语言点的例句,则整个教学泉得更为流畅。

•我们还是要特别说明,

上述步骤只是为新教师提供

个参考

点语憨

看“定教学经验的教市可以稂据員体情况做

比如教师可考虑不领读,而直接请学生个别朗读,

或者领读之后就丌始提问

当然问问题也不一定从一

般疑问句开始

也可以直接从特殊疑问们丌始问,等等

总得来说,

在进行不同的诘

点操练时要注意“同中

有异

的好处就是

基木能清

;教师发出指令时

怎之,m

•另外循序渐进还体现在问题的内容上,人教师的

问题尽量要与学生百己的生活有关

•这种语言训练的方式被广泛运用。

•美四来化项目:PIB: UVa; ACC; 个球教育联盟;

哥伦比亚大学项目(交大)

,上海美国学校

。词汇训练也采用这个方法

•教师不应该单独谈论或介绍词汇,而应当把词

汇、语法、语言功能结合起来

•学生不一定要明确说出米怎么用,但是一定要在适

当的环境中正确使用

QA (personalized Questions and

Answers)

教师提问(以下简称JS):这是什么?

学生一起回答(以下简称XS):汉堡包?(学生已经学过此词)

JS:汉堡包好吃吗?(自然引入第一个目标词汇“好吃的”)

A:很好吃。

JS:对

汉堡包是好吃的。你觉得呢B?

B:汉堡包是好吃的。

JS:好,B也说汉堡包是好吃的。

(至此,

<好吃的”重复了五

有没有人觉得汉堡包不好吃?(引出否定形式,如果没有人,

教师可以自己说)

…我觉得汉堡包不妤吃,我觉得巧克力很好吃。

•C,你觉得什么是好吃的?

•C:我觉得皮萨是好吃的。(再问几个同学)

JS:D你觉得巧克力怎么样?

• D:巧克力是好吃的。

•巧克力不是好吃的。(有可能学生做出否

定回答)

•JS:你为什么觉得巧克力不是好吃的?

• JS/D:巧克力不是好吃的,因为它--很难吃。

词汇教学也是类似的语言操练

•方法:根据课文内容特点,把几个生词组合成

-个话题,以聊天、提问来进行教学

•从学生的切身经历来开始词汇教学

。教师的提问从控制性转向开放性 (Open-

ended Questions)

“杨南 老师词汇教学?”

三、语言点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师如何设计例句呢?

(1)针对所教的语法现象的特点及其衣际功

能来设计例句

怎么设计引出”可能补语 “的例句呢?

•先设计否定形式的例创,并引入

•玛丽才学了一个月汉语,看不懂牛文书。

•坐在我前面的人很高,我看不见黑板上的宇。

•这个教室很小,坐不下20个人。

,你能听清楚我说的话吗?听不清楚。

肯定形式

•你听得懂汉语广播吗?听得懂。

•你看不懂中文披纸吧?个,我看得懂。

艺师的话我听不懂,安娜听得懂。

(2)针对学生的常犯错误来设计例句

手近共是难点,学生的错识往往是因为学生把亡等同

。*我小时侯常常听了妈妈讲故事。

,*他每次考试都得了第一名。

,设计如下例句

•他昨天考试得了第一名。

•*他每次考试都得了第一名

•他每次考试都得剑第一名。

•他在晚会上唱了一首歌

*他常常在晚公上唱了歌。

•他常常在晚会上唱歌。

(3)例句突出典型意义和典型形式

•他说汉语说得很好。

酒喝完了。酒被他喝完了。这样的例子好吗?

。我差点被汽生撞了。我的自行牛被偷了。(典型>

•我差点被他感动得留下了眼泪。(个典型》

ib中文

igce中文

注意循序渐进

•根据结构木身的需求水安排

•先教结果补语,趋向补语,再教可能补语。

注意循序渐进

• 根据结构木身的需求来安排。

•先教结果补语,

趋向补语,再教可能补语。

•根据习得顺序。

把”

教学方便

“是…的”和“了”哪个先教?

他昨天来」。信息焦点是米”

他是昨天水的。信息焦点是“昨天”

因此是心的”

多见手居续句。比如:

A;他这儿天为什么没来上课?

B:他利他爸爸妈妈去旅行厅

A;哦,他爸爸妈妈水门?

B;是啊

A:他爸爸妈妈是什么时候来的?

B;(是)1星期三来的。

练习设训:先报告

-个己经发牛的事情,然后就相关

的时间、地点、方式锌问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记国际中文教育导论#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cyk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