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抄录《老子》38-47章十章。
《道德经》下篇重在论道,有无相间,相反相成,明道若昧,清静无为。
读文第41章最有感触,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为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读到这里,我想到唐伯虎曾经写的,“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所谓的道,源于不同的认知,记得孔子曾问道老子,求学的时间里,和老子争论最多,后来拂袖归去。后来,孔子成为了圣人,论及老子,孔子评论,“愚不可及”,所谓大智若愚,难得糊涂,从这个角度来看,孔子还是很懂老子的,“愚不可及”这四个字才是对老子最高的评价,也是做人的大智慧、大境界。当下的生活中,自恃聪明的人很多,执着于功利的人更是不少,这种过于用心地追逐或许不可取,太累;有时候,我倒觉得放下那些虚无的东西,简单一些,即使做个别人眼中的“傻子”,也很快乐……
所以,“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44章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人只有“知足之足”,才可长足。45章也说的“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智若缺,大巧若拙,大辩若纳,大赢若绌。”想想这些,不如意的缺憾,也足以让人释怀。
当下,人人都在表现自我,都在忙着表达,却很少有人能静下来倾听别人,人心,太浮躁了。圣人的这些道理,易懂,可惜不是每个人都能听进去,做得到。
唉,老子也说,“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