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离婚的孩子

作者: 美龄心理咨询 | 来源:发表于2018-09-14 12:07 被阅读15次

    一高中女生FG,非常喜欢与女孩子一起玩儿,特别喜欢和长得漂亮的女孩子玩,凡是漂亮的女生她就喜欢和人家玩。她自己是个“假小子”形象,留短发,穿牛仔裤,运动鞋。班里同学说她像同性恋。然后她半信半疑地去问班主任老师。

    老师给她的回答是:“只有同性恋才这样……”,因为班主任老师是考过心理咨询师证的,于是她就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就是同性恋。开始上网搜、问妈妈,但都无果。然后妈妈带着她去找心理咨询师进行专业性的咨询确认。那个咨询师了解了情况后直接告诉她说你就是同性恋,而且还告诉她这个是没办法调整的,但也不属心理问题。并且还告诉父母要接受这一现状,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来适应这个事实。

    这次心理咨询后,FG开始认同自己同性恋的身份,开始像男孩子一样去追女孩儿。学校里有一个女孩儿愿意和她相处,他们像恋人一样交往,但随之却带来了一系列的麻烦。其一那个女孩对她极其依赖,而且对她与其它女孩子交往特别会“吃醋”,她是个性爽朗、独立的女孩,不喜欢被限制,这一点让她很受不了;其二、两个人既然是恋爱关系,总会做些亲密的行为,她对女孩子的身体倒不反感,有时候还会好奇的去探究一些,但是对于一个女孩子亲密的触摸自己,很难接受,想到两个人发生性关系的场景,内心会反感。这又让她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同性恋。因为恋爱中的各种纠结与痛苦,自然会分散一些学习的精力。关键是恋爱的过程,给自己带来了更多的心理困扰,这些困扰自己怎么也解不开,上网查同性恋的资料,和网友沟通也不能给自己一个满意、信服的答案。父母看到她这种状况,当然就会着急,一家人陷入了天塌地陷的痛苦之中。

    后经朋友介绍,父母带着女儿来到了我们这里,非常无奈地说到:“如果女儿真是同性恋我们也接受了……”,但她的内心却是极度痛苦的。我们家长也跟着加倍痛苦,妈妈因此都紧张出了心脏病,速效救心丸一直带在身上以备不时之需。待老师详细了解情况后,给他们做了详细而具体地专业分析,最终女孩明白了自己的那种情感并不是同性恋,而是源自一种对同伴的依恋、对美的欣赏与向往,同时缺乏对两性知识的了解。

    人与人如果走近,并有欣赏或其它吸引因素,相互之间就会产生依恋关系或单方面产生对另一方的依恋;而人的性冲动,既可以指向同性,也可以指向异性,甚至指向其他物种及非生命物体。因此会有异性性行为,同性性行为,双性性行为,人与物性行为、人兽性行为等。每个个体性冲动倾向性形成的原因,却是多种多样,受到多种外在因素及自我因素影响。爱情是以性行为纽带而形成的强烈、持久的人际依恋,并相互忠诚,具有相互占有性及排他性。

    因此,真正的同性恋。第一、性欲对象必定是同性,对异性不感兴趣,没有性欲;第二,想拥有她、占有她,长期相守,内心认同并因此幸福,具备这两个条件才叫同性恋。但在现实生活中,同性恋现象与异性恋现象一样复杂多样。譬如把非爱当爱;自己当爱情对方却只是玩性乱性;打着爱情的旗号满足自己的私欲或私利;因无知单纯被别有用心者引诱等等。而真正的爱情,无论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都本应该是二人相互吸引,相互忠诚,并为此感到幸福快乐!

    因为,现在人都在被大量的网络文化充斥着,网络上关于同性恋信息也越来越多。对她的行为同学不解,戏虐地说她是同性恋;她的老师虽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证书,也只是懂得一些泛泛的心理学知识;寻找的上一个咨询师,并没有对他的问题表现进行具体化分析,也没有关注到她内心的疑惑与怀疑,及内心的冲突与痛苦,也武断的给以她是同性恋的结论。把本是青春期两性心理困扰的问题,直接导向了性取向问题,孩子困扰痛苦,学业下降。化解开来两性上的困扰后,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各方面的调整,如心态、学习、生活习惯等调整,父母配合度也很好,女孩由原倒数的成绩,一跃考取了北京一所重点高校。

    时代不同了,文化多元了,每个人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而伴随着选择越多,人的困扰相应的就会越多,因为此时要求人具有更高的能力,才能对各种现象,各种信息进行有效判断,以做出更合理的选择!青春期剧烈的心理及生理变化,此时青少年本就面临各种心理上困扰,再加上当前文化的多元化,对青少年进行科学的性教育刻不容缓。而对青少年进行教育,首先家长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与能力!当孩子和家长不能化解内心的困扰来寻求心理咨询时,心理咨询不应给他人贴各种标签,而是应专注于化解求助者的痛苦!协助求助者找出痛苦背后心理冲突的原因,协助求助者疏通各种内外关系,活得尊严、自由享受美好生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母离婚的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dco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