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一阴一阳之谓道,语出自《易经・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易传》以阴阳为基本观念解释《易经》。《彖传》解说泰卦曰:“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故吉;解说否卦曰:“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故不吉。
《系辞》更以阴阳来解说《周易》的基本义理。《系辞下》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乾为阳,坤为阴,阴阳和合产生万事万物,所以,乾坤是易的门户,是理解《周易》义理的关键。
庄子亦说:“《易》以道阴阳”。《周易》整个就是讨论阴阳的:“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刚柔有体。”
阴阳是两个哲学概念,用来表现事物的性质、反映事物的关系,比如古人说的:天阳地阴,热阳冷阴,快阳慢阴,朝南是阳、朝北是阴,男的是阳、女的是阴等等。
“一阴一阳之谓道”,内涵极为丰富,一般人很难对其全面把握,故曰:“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
大家遵照此道行事,却不明白其中的道理。然而道理本来是明摆着的,它不是人制定的,却是人自觉不自觉遵行的。
阴阳概念至少最晚在西周时代已经出现并流行。《尚书·夏书·禹贡》有“至于岳阳”“岷山之阳”“南至于华阴”的说法。阳为山之南,阴为山之北。
打开地图一看,好多地名也存在着阴阳概念。山南水北谓之“阳”,故衡山之南叫衡阳、洛水之北叫洛阳。这是因为,山的南面照着太阳,水的北岸晒着太阳。
“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道。阴阳交合物之始,命之成,阴阳分离物之终,命之死,阴阳平衡命之生”。阴阳充满着整个宇宙,制约着整个宇宙,充满着人类社会,制约着人类社会。
宇宙的变化,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是一种阴阳平衡过程。整个宇宙和世间万事万物,都必须遵循阴阳平衡规律。
中国的学问是阴阳学问,世上没有完美的事物,只有美丽的心灵。 美丽的心灵中,必有“感恩之心”,感恩之心首先必有敬畏之心,敬畏方能感恩。
“敬畏天地,敬畏法纪,敬畏知识,敬畏事业等等” , 敬畏天地而能与自然和谐,敬畏法纪而获自由,敬畏知识而能与科学结缘,敬畏事业而能精进。如此,感恩已在其中。这一畏一得,便是阴阳平衡的体现。
矛盾的阴阳,互根的阴阳,共消长的阴阳,给人类的智慧增长创造了条件。其核心就是阴阳平衡,阴阳平衡之道是智慧之道。
阴阳平衡的法则使得世界奇妙,万物绚丽,所以阴阳平衡的法则,不仅是我们行为的准则,更是智慧之星。
三观为纲,平衡作法。树立正确的三观,既“人生观、 世界观和价值观”,通晓阴阳之理,走阴阳平衡之道者,可获和合的人生。
可以提升价值人生,通往无愧于天地、无愧于社会、无愧于生命的人生。当然,这是幸福和美好的人生。
作者:云中绿荷(方远)、图片源于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