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所写的一篇文章
曾经读过李竹平老师应鲲鹏小语的邀请,针对《晏子使楚》一课的磨课过程所写的一篇文章。李老师的见解富有个性,她的一句“有勇气先得有底气,底气需要扎实的功夫做基础,需要一种理想情怀做后盾”让我印象深刻。李老师就是一个很有底气的人。
前一段时间跟着区教研室的领导们,到裴城参加人人讲公开课活动,在看到王老师和周校长从专业的角度,从教师课堂的表现,从文本的解读,从课程的把握等等方面对执讲的老师进行即时的评价,她们评价时的专业性,以及评价时所散发出来的自信,让我觉得她们就是有底气的人。
从她们身上我看到了,要想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一个有底气的人,必须得有专业并系统的学习。首先我认为教师的底气应该来自于对课程的解读与认知,无论你所教的学科是哪一门学科,要想把这一门学科教好,必须得认真的去阅读与之相关的课程标准,并对自己所教学段的目标了然于心,你才能在教学上游刃有余。
其次,底气还来自于自己的专业成长。没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有底气的教师。
再次,底气还需要有定力,有持之以恒付诸行动的决心。我内心有一种强烈的对营养汲取的渴望,我也在找寻自己需要的营养。但内心的渴望却没有完全转化为积极的动力,有时内心那个偷懒的小人时不时的出来争斗一番,而且他胜利的次数好像还多一些。所以有决心还得有行动。
底气还需要教师有敢于创新的勇气,敢于超越被教材控制的勇气。曾看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位老师在教《瑞雪》一课时,让学生采用的是默读,可是对于这么美的写景文章不适宜用默读的方式,在课下听课老师与之交流时,他的回答是本单元的训练目标是学会默读的方法,而《瑞雪》又是这一单元的重点课文,教材的要求能够随便改吗?在听课老师问“你想过改吗”时,这位老师的回答可能和我们大多数老师的回答一样,“教材的要求可以擅自改动吗?”我们平时上课不是如此吗?在备课时,首先翻阅的就是《教师教学用书》,以它为备课上课的依据,我们有过自己去解读文本,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为基础设计自己的教学的经历吗?大多数的回答是否定的,因为我们没有那个底气。
我也想做一个有底气的人,我知道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漫长的过程。这得需要自己能持之以恒,静下心来去汲取营养,让营养内化为自己成长的养料,底气才会慢慢由底而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