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看到一个视频,说人都是感性的。所以家长以严苛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其实孩子是收不到爱的感觉的。这让我想到小鱼儿和月儿长大了,对自己的童年不知道会是什么感觉?是幸福的吗?究竟什么样的体验,能让孩子觉得幸福呢?
想盘点一下自己童年最幸福的回忆
1. 夏日里在外婆家和邻居的小女孩一起疯玩,隐约记得在一个放了谷仓的房间里,姨妈给我们每个人喷了花露水,怕蚊子咬,香喷喷的。我们站在一个木条凳上唱歌,开心极了。
2. 早早上床,抱着老外婆,捏着她的耳垂,听着她细细的声音,很快入睡。能睡饱的那种。
3. 回爸妈家了,姨妈来学校看我,我跑过去抱住她,感觉好开心。她给我买过很多童年为数不多的礼物,鞋子,美味的饼干,黑芝麻糊。我记得那会儿对南方黑芝麻糊的香气几乎无法拒绝,我能一口气吃好几包。
4. 夏天和爸妈一起在农田里收割水果刀,天黑了,伴着凉凉的晚风,光脚丫子在水稻田里劳动。妈妈难得温柔地给我和妹妹一人买了一个5毛钱的甜筒,甜到心里去了。
5. 还是夏天,还是收割水稻,我和妹妹在田里守着柴油发动机,妈妈回家做饭,给我们做了一大盆青椒炒肉饭,在水稻田里吃饭的滋味,估计很少有人能体会到吧。我们对着饭垂涎三尺,而且居然全吃完了。
6. 在初中的宿舍里,我周六就返校,一个人在宿舍里,睡觉前吃了一包1块钱的瓜子。第二天早上,阳光洒在被子上,我是在梦中笑醒的。
这些经历,或是有温暖的人儿,或是有自由的时光。也许,这些也是我的孩子需要的吧。
不幸福的经历
1. 从初中以后到2020年,这22年,我感觉生活的主基调似乎是焦虑。上高中的时候,对于家境和自己见识的不自信导致自卑弥漫在每一天中,我努力学习想要证明自己。上大学的时候,这种自卑继续持续,每一天都想着让自己变更好,对自己的不满,导致心情并没有特别好。上研究生的第一天,我带着本科时的被子和一个小小的行李箱,来到了北京,这个城市大得让我觉得压力更大了。我几乎每天都在宿舍楼和教学楼之间两点一线。心情也是焦虑不安多于欣喜,主要对于三年后就业的压力。
2. 2011年,我研究生毕业,投了一些简历,收到回复的也不算多。最后幸运地被现在的单位录用了。刚开始的几年,自己也是焦虑的。一方面想证明自己工作的能力,一方面生活没有安定,还在租房,收入也低。感觉一直在想证明自己,这种焦虑不安,让我对外界很敏感,对他人的评价很在意。
3. 2016年,我生了第一个娃,鱼儿。他可爱,也有自己的个性。在和他相处的过程中,我仿佛用放大镜看到了过去我的性格的各种缺陷。2019年,我生了第二个娃,月儿。他从小就会察言观色,给哥哥带来了很多开心的陪伴。2020年9月,我被诊断甲状腺癌。我清楚地知道过去的几年,我经历的各种起伏和情绪波动是主要原因。得知病情的那一刻,突然发现奢侈品包包并没有什么意义,突然想多花时间爱自己,家人和孩子。
4. 2020年9-12月,是悲伤的几个月。我经常半夜起来刷知乎看帖子,好像对病因和治疗方案更清晰了一些。2021年2月,我还是选择了微创手术。
5. 2021年5月,老外婆去世了。那年春天,我经历了严重的过敏和哮喘。开始意识到身体明显在警告了。于是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处世方式,育儿观念。先后看了各种心理书和养生相关的书。
6. 而今,突然发现,曾经让我焦虑的东西不见了。我没有时刻想成为更好的自己,而是能接受现在这个不完美的自己。所以他们说青春有成长痛,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青少年往往觉得自己和理想还有差距。而当步入中年,曾经的理想成了现实,或者理想没实现,但是现实也无力改变的时候,倒是安心了许多。
7. 未来,我想尝试一下爱好的培养,快乐,健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