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在和小朋友沟通时会有一点暴力倾向,犯错以后也听不进大人的批评和劝告,反而觉得父母不爱他,有时还会动手打人;有的孩子脾气大,软硬不吃,没有耐心,遇到一丁点小困难就会非常急躁地拍桌子,哭闹不休。
大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困惑:孩子爱发脾气好斗,这是为哪般?孩子无理取闹,父母到底要不要哄?家长首先应该了解孩子爱发脾气的原因。
在通常情况下,一般有两方面的原因:一种原因是3~6岁的儿童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意识,有了“独立”的愿望。要自己干一些事情,萌生了自我意识,对于大人的包办代替和一味的摆布开始感到反感,他要“反抗”大人的操纵,试着自己去独立地解决一些事情。但由于能力有取,社会知识经验不足,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对头,常常容易弄巧成拙,当他的愿望不能实现时,他就会着急,发脾气。
另一种原因是大人强迫他去做某件事情,他不愿接受,但大人坚持要他照办,于是就用发脾气来发泄内心的不满。当然也有另外一种情况,有的父母过于娇惯孩子,只要孩子一发脾气,便会满足孩子的任何愿望,天长日久,孩子揣摸透了大人的心理,便会通过发脾气来要挟大人,以满足自己的要求。
首先,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天性。
比如,玩具坏了,有的孩子会闷闷不乐,有的孩子会大发脾气,这种先天的性格和气质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情绪表达非常强烈的孩子,同时也可能伴随着有强烈的好奇心、积极、主动、独立、主见等一系列优势。
其次,幼儿四五岁时正是情商发展的关键期。很多家长都会感受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比之前有更为强烈的情绪表达,他们开始去感受到各种不同的情绪。
很多时候,孩子不是故意发脾气,而是有心无力,他们还做不到像成人一样很好地控制情绪。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情绪失控的阶段,孩子才能学会控制、反思,最终才能学会较好地管理情绪,拥有良好的、平和的性格状态。 而且,越是发脾气的时候,就越是孩子需要父母的帮助的时候。这一阶段,父母的示范作用就显得极其重要。
孩子是吸收性心智,他们的学习主要是吸收和模仿。如果他发脾气时,你是平静、温和、坚定的,他就学会了平静、温和和坚定;反之,如果你是烦躁、愤怒、没有耐心的,他也自然学会了烦躁、愤怒、没有耐心。
教育孩子是一个不断完善和修炼自我的过程。做90分的自己,做60分的父母,就足够了。很暴躁地要求孩子安静下来是不可能的。即便孩子这时候安静了,也是被吓唬的,同时他也深刻地意识到:用暴躁和大喊大叫来吓唬别人是有效的。
自然地模仿和吸收是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当你呈现出你要的样子,孩子不管目前是什么样子,都将慢慢地变成你呈现给他的样子,这就是示范、榜样和引领的作用。
也许家长会觉得很难:在孩子让我气愤不已时,我却还要保持心静如水吗?
可这就是父母,父母的伟大之处恰恰就在于:在每一个被孩子气得气急败坏的时刻,都能够呈现出一副心如止水的样子。
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也是感到特别缺爱的时候,他们会特别糟糕无助,所以需要通过大哭大闹、无理取闹,甚至是不断地打扰家长,去引起关注,得到关怀。
他们最需要的不是批评,而是感受到被爱、被包容和被接纳,这恰恰是建立稳固的亲子关系的重要时机。
老话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种树需要提供阳光、空气、水和养分,而后才能自然地长出叶子,开花结果,而不是不给养分,只提要求,甚至提前追求开花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