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留给我们一部分的记忆就是去图书馆学习的时光,那里有琳琅满目,我们读不尽的藏书。虽然我们也许有的同学是快要考试了、准备考研,在图书馆有一个安静而热烈的学习氛围,但是我们在图书馆也收获到了一笔知识财富。我大学就是有时在图书馆看一些专业相关或自己喜欢的其他类型的书,有时也许是去思考一些问题,至今对我仍有着深厚的影响。
大学毕业,领完毕业证,参加完毕业典礼,正式的步入社会开始工作和生活了。工作后,我们更多的投入去适应工作节奏,阅读的时间就比较少了,找到纸质书阅读也没有学校那么方便了。一个真正爱阅读的人,每天都应该能够挤出时间去阅读,也能够通过各种途径去找寻到自己所要阅读的图书资源。
自从我把大学部分书籍以及书架作为我的一部分行囊搬出来,我就体会到了搬家的辛苦,所以我是不建议我们还在租房的购置太多的纸质书,这样你到时搬家的时候就会体会到搬家的辛苦。我最主要的纸质书来源就是去图书馆借书,住在武昌当时去得比较多的就是省图书馆,在一个休息的周六或周日,上午去到省图看会儿书,中午在里面或者附近吃个饭,再看一下午,临走选几本借走供平常下班后晚上回家看。
后来跨越长江,到汉口这边来工作了,我更多的是去到武汉市图书馆去借书,虽然市图书馆年代比较久了,没有省图新馆的设施完备和藏书量丰富,但是依然一座难求,无私的接纳着一个个孜孜不倦前去学习、阅读的人。
我每次去图书馆阅读,还是一直秉承着大学阅读的习惯,先去文学类图书逛一圈,看一下古诗词、现代诗歌,再去找一下散文和短篇小说。其实长篇小说我在学生时代还是一些,工作后觉得没有那么大块的时间供自己很快读完,那感觉就像追剧一样,一次只能看几章或者几集,看到情节正跌宕起伏的时候不得不放下是很难受的。正是这个原因,我通常就选择篇幅相对小点的散文或者短篇小说去阅读,虽然没有长篇小说那么宏大的背景,那么绵长的情节,但是人物故事也很丰富,文字很精炼。
我一般是通过看电影来弥补不看长篇小说的缺憾的,这就是电信业发展起来了的好处。可能我一个半到两个小时我们就能够看完一部要半天到一天甚至更久才能看完的长篇小说,同时我们右脑对图像的记忆,往往使我们对情节的记忆更加深刻。当然拍电影的时候,编剧或导演可能在处理的时候对原著的情节有一定的自己的想法,情节也不完全一样,但是想要表达的内容和思想应该是相近的。
一个故事,100个人来写或者100个人来读,肯定会不一样,都会自己独特的想法和感受。但我觉得大部分人产生的感情还是比较相近的,就好比昨天的“70周年国庆大阅兵”,好多人都看了直播,发朋友圈,都是满满的爱国情怀。我觉得看电影是能够某种程度上帮助我们了解长篇小说,当然遇到比较喜欢的我也会去阅读原著。
现在互联网很发达,电子产品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我们有些人可能更多的选择通过手机或者诸如“kindle”之类的电子阅读器来阅读电子书。电子书确实比较符合环保的理念,不用费那么多纸去印刷,便于携带和藏书。
纸质书肯定也有他无可取代的特点,有的人说是书香,我的体会就是不同的书我拿在手里翻看起来更有触感,反正能在图书馆借到,而且有一定自己的藏书,闲暇时能拿起翻翻或者是摸一下也是很幸福的事。
阅读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阅读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阅读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饭后去到了附近一家广场的书店,国庆放假期间人流量还是挺大的。不时听到有些小孩子央求家长给自己买书,我来这一般不是买,也借不了,更多的是翻看一下,找寻一下这种氛围,了解一下最近大众的阅读导向。
希望我们在也能更多的去到图书馆或书店,希望阅读也能像吃穿住行一样能成为你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你也能从中体验到知识的乐趣。欢迎分享这种乐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