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很悲,但是没能让我感受到悲。不是因为没有同理心,或者没有被代入。而是感觉故事里的悲剧太干脆,与人性、时代背景关系都不大。这个故事的悲伤很独立,表面看来是关于一个时代的悲伤,但读来感觉就只是一个人的悲伤。也或许就是我本身读的太过片面。
人真的只是为了活着吗?显然不是啊。但如果不是为了单纯的活着,为何作者用死亡的堆砌来突显活着的艰难呢?所以从价值观角度来说,就不敢苟同
福贵的一生经历了,各个至亲的离世,对他来说是是心灵一次次的遭受重创。其实他能抗的住,就已经侧面证明他的乐观了。这种乐观不是来源于自身,而是来源于在那个时代背景当下,活着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不被战死、不被饿死、不被打死、不被病死就真的已经挺好了。
读到福贵儿子有庆,尤其是他的死,真的感觉被击到了。因为怕费鞋,所以他总是光着脚丫子。因为喜欢羊,所以他不管多辛苦都要铆足劲准备粮草。因为怕姐姐离开,所以他尽全力去叛逆。临死都是为了证明自己,而被抽血过度。他有责任心、爱心、很暖。就是和那个时代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一个小孩子和大人世界的反差。
但后面依次读到凤霞因为大出血,二喜因为被重压,苦根因为被噎而死。就觉得这种悲剧好像变味了,说不出哪里不对,就是觉得不太对~
所以读完这本小说,没有让我有深入思考的念头,读完就感觉真的只是读了一个故事。或许我可以再多想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