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孟子·告子上》18:信我者,才得永生

《孟子·告子上》18:信我者,才得永生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2-10-29 09:35 被阅读0次

《孟子·告子上》18:信我者,才得永生

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水之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孔子所常讲的“君子”和“小人”,很难说清楚到底指的是什么。孟子讲的“大人”与“小人”倒是浅显明白了不少,但还是不知所谓。

他老人家讲“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看着已经够明白了吧?可认真追究一下的话,什么是“大体”,什么是“小体”,又变迷糊了。连他自己也讲“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人人都当宝贝的,对“我”来说未必是宝贝。既然“贵”是个相对概念,“大体”与“小体”为什么就不是一个相对概念呢?

如果单纯从“大体”“小体”,从“贵”“贱”的角度上去论,恐怕什么时候都难以说明白。

好在老先生在这个方面的确是下了大功夫的,孟子不厌其烦、不厌其详地在这个方向上反复体察,不厌其烦、不厌其详地在这个方向上反复论说。理不辩不明,这一次“对立”之辩算是把这件事儿彻底说明白了。

一、“仁”与“不仁”,势同水火

“不仁”如果是火的话,“仁”就是水。人常说水火不容,两者是没办法苟且的,要么有你,要么有我。有你没我,有我没你。

所谓的“仁者”显然也不是一个具体定义,不是简单意义上“仁”到了某种程度就叫“仁者”了,作为圣人,更不会轻易地指着某个具体人的鼻子说他是“不仁”者。孔子讲“殷有三仁焉”,认真去琢磨一下的话,比干因为执着谏言,被挖了心处死了,算是“引刀成一快”的仁者;箕子一看那阵势,既没有办法像比干一样冒死谏言,也没办法装糊涂视而不见,只好装疯卖傻远离是非之地,也算是独善其身的仁者。微子呢?装疯卖傻这条路也被堵死了,干脆三十六计走为上,也被孔子认定为仁者。什么是“仁者”,与“仁”的程度无关,说白了就是活着时坚持向仁而生,不得已死也要为仁而死的人。三个人在“仁”的程度上可能有不同,但三个人在“向仁”的程度上却是相同的。所以,孔子认为三个人都是了不起的仁者。

“仁者”的意蕴弄明白了,“不仁”便不言而喻了,就是放弃“向仁”,放弃追求“仁”的人。既然“仁者”与“不仁”势同水火,哪怕是放弃一丝一毫的“向仁”之心,都是另外一个阵营的,都不能算是“仁者”。反过来讲,哪怕是十恶不赦的人,一旦放下屠刀,立志终生“向仁”,就有可能成为真正的“仁者”。

二、杯水车薪只是一念

孟子对于“仁者”阵营的人,是有洁癖的。老人家讲“与于不仁之甚者也”,说白了就是说那些“仁者”阵营中不坚定的人,只不过是比不仁者阵营中的人稍微强那么一点而已,本质上与他们没有什么分别,说到底仍然是个“不仁”者。

当年,蒋介石专门给新成立的黄埔军校写下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行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但凡带过兵、打过仗的人,都对队伍中的意志不坚定者视同仇敌。客观来讲,队伍中的叛徒常常比敌人的危害性更大。

孟子讲,今天那些意志不够坚定的仁者,像是拿着一杯水那么多的仁心去与自己一车柴那么多的不仁之火战斗,没能够拿下,还要怪“仁心”没什么功效。说白了,就是在向仁的路上,被自己打败了,自己先躺平了,还要怪“仁者”“仁心”没有什么用。

这种心念是很可怕的,用孟子的话讲“亦终必亡而已矣”——心中泛起的那么一丁点仁心也会最终丧失殆尽。

杯水车薪只是一念之间的事儿,问题是,这一念舍弃的是什么?舍弃的可是人之为人的内在向仁之心,舍弃的可是人之为人的根本。

有本事就坚持做个畜生,既然生而为人,既然选择了人之为人的内在仁心,来不得半点苟且,生命不息,向仁之心便不止。没有比仁心更大的大体,没有比仁义更可宝贵的事物。没有什么道理好讲,生而为人,理当如此!

信“仁”者,才得永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子·告子上》18:信我者,才得永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eaq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