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明心集》
向内求与向外求,論《孟子》中‘道’地表现形式及行为方法

向内求与向外求,論《孟子》中‘道’地表现形式及行为方法

作者: 李宗奇 | 来源:发表于2020-01-01 17:49 被阅读0次
《道》作者:李正 己亥年 腊月初七 于家中作 

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摘自《孟子·告子上》)《孟子》这一本书都在致力于让我们把‘天’和‘人’分开,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摘自《孟子·尽心上》)孟子认为,我们每一个人天生万事俱备我们要做的就是向内求,向内求这个词,最近几年可能经常被某些文章提起过,但实际上这三个字的概念,与本意是由孟子阐述,和弘扬开来的。孟子要我们向内求’,这个‘内’,就是:天爵,天爵,也叫:“天命之性”,是由‘天’赋予我们每一个人的,所谓:“天命之谓性”(摘自《中庸》开篇),天命之谓性,就是指的孟子所说的:“天爵”了,道理是一样的。天爵虽然每个人都有,但是你得‘找’,你得’,既所谓的:“率性之谓道”(摘自《中庸》)了,’(天爵的这个过程就叫

無论你干什么,这个过程,可能是散步,可能是聊天儿,可能是打游戏……只要你发现了你的天爵’,这个名词叫率性你去自己的’,这种行为和过程就叫做。所以有人问,‘道’在哪儿,在我们的文化里这个字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意义很多人都想知道什么是’,我的在哪儿实际上这个问题可以分成广义’,狭义两方面,我们‘率性’的目的,是为了找到‘性’,既:找到自己的‘天爵’了;所以从广义上说你平时上下班儿你吃饭你上厕所你睡觉……这都是在,因为谁知道你什么时候就找着(‘’)了呢这个没人敢打保证和断言你某年某月某日会找到自己的’,没人敢这么说如果有那纯粹叫瞎讲了道理是一样的。没人敢保证你什么时候,什么时间能找到(自己的‘性’),所以广义上的‘率性’,实际人人都是,走在马路上,大家都差不多,你也不知道谁是开悟者了,道理是一样的。广义上人人都可能是开悟者这是广义上的’。广义上所谓的明心见性就是一瞬间的事情顿悟有些人追求的以及绝大部分人不得不等待的就是这个:‘顿悟的机会了但这(既顿悟)过分依赖于客观环境道理是一样的顿悟过于依赖客观环境,而这点也是孟子所不支持地了

1.

而,从狭义上来说,这就是比较刻意,既:我是在有追求的去干一件事情,而不是像广义那样地,漫无目的的‘等’,和‘碰’了,广义上的率性属于概率性事件且他非常依赖于客观环境与人主观则并無太多关系但少。故我们亦可以将‘广义上的道’,称为:‘概率性的道’了,道理是一样的。这种’(既:广义上的道,‘概率性的道’)近禅

2.

而,狭义上的’,就是一种主观行为’,他是有目的性的去做并带有着强烈的主观愿望与主观需要,就像我写文章,第一,我真的很想写,第二,写文章确实能给我带来内在的满足,与实际的变化,简而言之就是写文章让我变的更好。他(既:写文章)让我自己能变的更好,这种行为方式就叫做主观的率性’,这种’,就称为主观的道与狭义的道了道理是一样的

值得一提的是,狭义的绝不仅仅只有我的写文章一种,具体有多少,我也不知道,套用佛氏的话讲:“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法门”(吾个人认为)只是一个“虚数”,概指很多……故八万四’了,道理是一样的。

3.

八万四千法门,可能都是狭义上的‘道’了,道理是一样的。这里面应该不包括禅宗,因为禅宗,讲究:生活禅,生活禅完全等同于:‘’,等着环境给我心灵地震颤与撼动,当我看见“高山”的时候,也许等我见到“大海”地时候……(既:生活禅,‘等’)也是一个办法广义’,狭义之分;我,确实已经找到了自己的:‘道’,我的道,就凭写文章,道理是一样的。

4.

孟子所赞成的实际上是狭义上的’,主观的,道理是一样的。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摘自《孟子·尽心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探索才能得到,放弃便会失掉,这就像我写文章,我只要写,(基本上)就会有所得,“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是这样没错了,这(既:主观的‘道’)是叫:‘有益于得也’,主观的‘道’,是有益于收获的探索,就像我写文章,‘求在我者也’,在我自己,(写文章,‘道’)是我主观意愿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方式,是孟子所支持的,叫:主观的‘道’了,道理是一样的。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摘自《孟子·尽心上》)求之有道,得之有命,这就像‘广义上的道’,得看’,既像我说的:“概率性的道,对于环境,以及外界的要求太高,这种(广义上的)‘道’孟子称为,叫做:‘无益于得也’,因为他是‘向外求’的,既:“求在外者也”,道理是一样的。所以这种‘道’,这种‘等’,‘等待之道并不是孟子所推崇地了,孟子要我们‘向内求’,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摘自《孟子·告子上》),这种‘求在我者也’的行为,才是孟子真正向我们所推荐地了,道理是一样的。

----作者:李正 己亥年 腊月初七 作于自家之中

相关文章

  • 向内求与向外求,論《孟子》中‘道’地表现形式及行为方法

    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摘自《孟子·告子上》)《孟子》...

  • 内求与外求

    向内求道,向外求术;向内求心;向外求财; 外求之人,求到极致一切皆空;内求之人,所求一切皆在心中;用外求之术修内求...

  • 向内求与向外求

    向内求与向外求 很多听友爱听我《随口说美国》的最后一段,每期节目的最后一段,往往是我关于本期话题引申的一些思考,在...

  • 向内求与向外求

    “一直是个循规蹈矩的人。是个很传统的人,突然有一天想改变一下自己”。这是一个网友想改变一下自己的话。求新求变是...

  • 向内求与向外求

    以前,我理解的向外求,是去关注外界的人事物,比如,事业发展,人际关系。向内求,是关注自己的内心,比如自己的情绪,想...

  • 向外求与向内求

    向外求是淘宝,向内求是探宝。

  • 向内求与向外求

    在知识与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或许不断为知识的匮乏而恐慌,于是陷入各种向外求的过程,报了多少课,读了多少书,依然没有...

  • 性格

    【性格观】 内在理性 外在感性 向内求方法 向外求喜欢

  • 向外求or向内求

    向外求or向内求 每个人一生每时每刻的选择 有的人向外追求了一辈子 追名追利追欲望 追得气喘吁吁 身心俱疲 少有...

  • 向内求,向外求

    我昨天看了一个综艺里面提出来一个很有趣的观点,古人是面向自己的屋子内向内求,而我们现在人虽然肉体是在一个地方,但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向内求与向外求,論《孟子》中‘道’地表现形式及行为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acg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