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摇是中国古代妇女的重要头饰之一,它多用金玉等材料制作,呈树枝形状,制作考究的则在树枝上缀有花鸟禽兽等装饰物。当佩戴者行走时,饰物随着步履的颤动而不停地摇曳,因此得名“步摇”。步摇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文献中,魏晋时期成为常见的头饰。
《释名·释首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动摇也。”
《后汉书·舆服志下》:“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缪,一爵(雀)九华(花)。”王先谦集解引陈祥道曰:“汉之步摇,以金为凤,下有邸,前有笄,缀五采玉以垂下,行则动摇。”
步摇制作多以黄金屈曲成龙凤等形,其上缀以珠玉。六朝而下,花式愈繁,或伏成鸟兽花枝等,晶莹辉耀,与钗钿相混杂,簪于发上,材料主要有金、银、玉、玛瑙等。
步摇不仅流行于中原地区,北方少数民族也十分喜爱。他们多以草原上常见的羊、马、鹿等动物形象作为主题纹饰,这件马头鹿角金步摇就是北方游牧民族典后又向东传入高丽朝鲜半岛及日本并对当地的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步摇初行于贵族妇女,後行于民间。流传千古的诗歌名篇里,就有步摇的倩影。
唐白居易《长恨歌》:“云鬓花颜金步摇。”
宋谢逸《蝶恋花》:“拢鬓步摇青玉碾,缺样花枝,叶叶蜂儿颜。”
《玉台新咏二晋傅玄豔歌行》:“头安金步摇,耳系明月珰。”
工艺水平决定了步摇对于后世的收藏价值,南唐时期的金镶玉步摇现收藏于安徽省博物馆,市场估价在50~80万元人民币;上海嘉泰拍卖有限公司在2015年拍卖的点翠步摇估价在人民币2~3万;明代的凤鸟纹步摇2017年6月由北京古玩城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估价在1~1.8万。
步摇文化在艺术传统领悟对后世影响颇丰,它是具有独特的风韵境界,极强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的手工艺制作品。其独特风格与纹饰价值对后世在首饰文化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