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听了四位老师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课异构的示范课,感受到老师们的优秀!
四位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从他们的教学方法来看,老师们准备充足,很有自己的想法认真钻研了教材,融入了情境化教学,学生兴趣高昂。老师们是走在前列的。情境化教学已经提出很久了,我一直以固化的思想认为情境化教学较难,自己研究不出来,想等待着别人研究出一些情境化的方法后自己来借用。但是这样的想法一次一次被否定,尤其听了几位老师的教学,我意识到了“教无定法”,情境化教学亦是如此,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根据自己所想设计出来的都是独一无二的。
我谈一谈赵胜秧老师的这堂课给我的感受。赵老师根据“微信朋友圈”这一情境化的设置,设计了3个小任务,以这三个任务为线索,将诗歌所讲内容融入任务,贯穿整节课,课堂新颖,加上结合诗歌内容的配图可谓相得益彰,意境感满满,不仅学生感兴趣,听课的老师也听得津津有味。而且从始至终以文本为基准,既有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背景的链接,还有对作者心情的揣摩,感情的总结,课外的拓展,内容非常丰富。
我将赵老师情境设置和任务记录了下来,情境设置:你和杜甫是知心朋友,虽然不在一处,但情谊深厚,如今天下动荡,安史之乱让人们居无定所,你更是和老杜相隔天涯,但是牵挂彼此,有一天晚上你刷手机,你再也淡定不了了,于是发生了以下的故事:
任务1(自主学习):你在朋友圈看到老杜的状况大吃一惊,急忙评论:老杜你咋的了?这是你的房子吗?发生了什么事情了?他会怎样回复你?结合诗歌内容说一说老杜的生活状况和心情是怎样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任务2(小组合作,代表发言):在战乱年代,诗人也难逃如此悲惨的命运,更何况那些长期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诗人没有对自身的遭遇叫苦连天,而是推己及人,由眼前个人的不幸想到了什么?他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根据诗歌内容,发挥你的想象,合理推测。
任务3(展事例,再创作):你突然想到有一种方法可以帮助他度过眼前的困难,你认识诗歌发行社的主编,你可以帮助杜甫把他的新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投稿到诗歌发行社,如果诗歌被刊发,杜甫将获得一笔稿费,但是你得为杜甫和诗歌写一段推荐语。
赵老师的课堂设计新颖,能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这一次的同课异构,老师们都展示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我真正感受到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含义,像优秀的老师们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