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回家,我帮妈妈家老楼房里整理衣柜时,发现了我童年春秋季节时穿的夹袄,我们老家的方言叫“背褡子”,春转夏时,夏转秋时,穿在衬衣外面挡风寒的,小时候,听奶奶说,小孩子只要前胸后背不受风寒,手臂、腿脚受点风寒没关系。
我出生在六十年代末,七八岁时是七十年代七五年、七六年,那时候的小孩子能有一件新衣裳穿,只有过年时才能拥有。
我爷爷是手工裁缝,爷爷年青时一直上门为乡村的百姓做衣裳,那时没有缝纫机,爷爷给别人做衣裳都是用手工裁剪和手工缝制的。
上图中的夹袄是爷爷一针一线用零碎的布角拼接起来,手工做的盘扣。里衬是奶奶用棉花纺的线纱,织成的老布做的里衬,爷爷用了二天的时间给我做的夹袄,做工很精细,我记得小时候春秋两季节一直穿着这件背夹袄。
我穿小了又传给了妹妹穿,再大一点的我,也就忘了这件夹袄。
想不到,四十多年后,无意中又见到了我童年的衣裳,站在夕阳西下的岁月中,我又仿佛看见了我仙去的爷爷和奶奶,奶奶为我纺纱织布,爷爷给我做衣裳,他们还是那样慈爱的看着我。
我好想穿越时光的隧道,再重新回到那温馨的岁月,喝着粗茶吃着淡饭,穿着爷爷为我做的布衣,过着简朴的生活,帮妈妈喂小鸡小鸭,去山上放牛,去田间地头打猪草,和小伙伴捉迷藏,可是,这些都留在的童年的梦中。
童年的时光真慢,慢得连太阳都不愿意落下山,那时就盼着快快长大,可长大了真不快乐,一路上都是坑坑洼洼,再也没有了童年路上的鲜花。
童年的百布夹袄,留住了亲人的爱,也留住了岁月的芳香,我要把你好好地珍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