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打开了大卫•柯克帕特里克的《Facebook效应》,我就被这本书吸引。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通过该书的阅读可以让读者了解到一个庞大的社交网络帝国,了解它的成立、成长与发展,了解马克·扎克伯格这个历史上著名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处事方式,了解Facebook智囊团的各司其职、卓越优秀,因此,即使是在这本书发行10年后的今天,再去细品,也能收获颇丰。
因为各种原因,Facebook在中国大陆不能使用,但是年轻一代对其颇有了解。就国内而言,Facebook就像如今的新浪微博,是一个大众社交平台,用户可以在平台上交友、分享,而新浪微博的成立时间是2009年8月,Facebook却是2004年2月,足足早了五年。
在本书中,让我感受最为深刻的是主人翁——马克·扎克伯格。书中有一段对他的描写让人记忆犹新:“人们常常以为他并没有倾听说话。他擅长一句话不说,并表现出毫无兴趣的样子。他身上并没有显现身体语言,或点头,或以其他常规的会话信号,来表示他正在倾听,然而这并不表示他没有倾听。他只是不显露出感情,在静静地深思。”扎克伯格,一个伟大社交帝国的创始人,其实是一个不到20岁的腼腆内敛的小伙子。他不修边幅,爱穿Adidas的露趾人字拖,T恤总是松松垮垮套在身上,即使是出入在美国智能中心硅谷,和一群顶尖投资人、设计师打交道,他依然坚持自我。扎克伯格把外界的一切看得很淡,一心只想如何打造出一个让用户喜欢并且持续使用的产品。对于“产品”一词,扎克伯格和其他众多社交平台运营商的想法不一样。从一开始他就没想过将产品商业化,这也是为什么Facebook能够一直坚持广告板块最小化,用户体验最优化。早在2003年,扎克伯格就萌生了创造一个社交平台这个想法,很多人戏称其为“最不擅长社交的人却创造了世界上最热门的社交平台。”也是在2003年,扎克伯格就抓住了社交平台存活的精髓——分享。不论是后来的不断拓张、图片功能上线,还是在面对Twitter、Google的竞争时,扎克伯格都牢牢抓住用户的使用心理,不断简化平台操作、增加平台功能,到后来甚至有人评价Facebook是一个“傻子都可以使用”的软件,也因此体现了Facebook的及时分享功能的强大。
马克·扎克伯格就是这么独特,一张娃娃脸,不修边幅的打扮,让他看上去仿佛一个15岁中学生,正是这样一个少年,用他的创造,搭建了世界最广为盛行的社交网络。20岁的扎克伯格已经开始后成立了公司,当上了CEO,在硅谷的谈判场上叱诧风云,游刃有余。尽管十年后的现在,网络社交平台层出不穷,也越来越多样化,但是Facebook依然是当代社交网络的开辟者,扎克伯格也是该领域的奠基人,至于以后的社交网络该怎么发展,或许只有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