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群被父母有意、无意或无奈下,抛弃的孩子,集群在这所学校。在他们的内心里,有着几乎共同的认知:这个外在世界是坏的,我自己只能是更坏的。他们对外界充满敌意、破坏、损伤、攻击,而且不计后果、不计代价。代课老师纷纷逃离。
2
学校的校长~以比学生更胜一筹的方式,用严苛和体罚来压迫和震慑孩子们。遇到攻击老师的事件,校长未能抓到肇事元凶,就让学生接受集体惩罚或找替罪羊进行惩罚。校长把他内心的灰黑色投射到这个学校,让这个学校在彻头彻尾的阴森恐怖下,扮演着愈演愈烈的丑恶,人性恶的一面在这个学校汇聚放大。
一个在现实世界里遭受梦想破灭和事业惨败的人,走进学校,成为代课老师。他面对逃离的老师、面对失控且不计后果的学生们,心理恐惧。
3
他从进入校门,就手持一个干瘪的皮包,好像是他异常珍贵的东西。回到宿舍,他小心翼翼地把皮包放进柜里,上了锁,又确认一下锁好。不久,他发现,锁头被撬开,皮包不见了。他疯极地找到那些肇事的孩子。从不知所是的孩子们那里,夺回皮包,捡起皮包里的那几页纸。原来,皮包里装的是他谱写的曲子,那些曲子是他在现实世界里的惨败和创伤,他想封存起来,告别过去,告别梦想。
这次事件,却无意间激发他一个新的想法。一个戏剧化的拐点出现了。
他把他珍视的热爱,重新拿出来,展现给孩子们。他从音乐的视角再看待孩子们,就已经从无恶不作的恶魔们转换到高音部、低音部、小秘书和歌单架,每个孩子都被他赋予新的身份、角色、有了对自己的全新认知。他们每天按照角色站位、演练,他们被老师集体感召在音乐的唱响中。
老师每天晚上为他的合唱团谱曲,投入热情去创作、然后再实战的演练、他的代课课堂竟然成了他的理想地。他的理想地融入了他对音乐的热爱,注入了了自己的灵魂,和另一群全新的灵魂共舞。
一个肇事惯犯,走出禁闭,就像被心灵召唤一样,走到空无一人的教室~引吭高歌。老师在门外看到~嗯,教室里这个孩子是天赋一样的存在,老师给他安排合唱中的独唱。在合唱中,老师的眼神和他的声音在互动中充满了无限地感动,在那一刻,音乐~让彼此灵魂相连。
4
以前,学校阴郁、不见阳光、仿佛被乌云遮天蔽日。这回,仿佛被歌声,撕破开来,透进来一束光亮。光亮就在老师和孩子们歌唱时的神色里。这点点光亮让学校也从灰黑色变成了闪亮些的色彩。
5
这部影片,乍一看,好像是说教育,人性化教育和人文关怀比刻板教育、体罚教育更胜一筹。
但,我喜欢其中最有力量的对比,就是同样面对黑暗和不透光亮,校长被现实完全趋同,内心黑暗,向外投射黑暗;而老师永远在心理留存哪怕点点光亮,就像是皮包里的几页谱曲,有这点点光亮,就能让他在任何黑暗的情境,都能看到外在的光亮和积极因素,而这点光亮就成为可以撬动地球的杠杆。
我喜欢其中最有力量的对比:在我们常态或常识的教育下,老师对待孩子们的故事是期待、是改造,是说教,是利诱,是舍弃自己~呕心沥血,是讲求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法。而影片所展现的是一个更高维度的教育态。是老师以自己内心最柔软的本真、最炙热的热爱和学生们交融,是彼此启迪、是彼此发现、是彼此展现、是彼此创造~是共同成就。
6
现实世界的评价~他是被校长、被众人不齿的小人物,但我认为,他活成了人生的赢家。因为老师对待自己是真诚的,对待别人是真诚的,他与外在的互动是真诚的。尽管碰撞,尽管不尽人意,但他始终触及生命的真谛~真心和真诚。
罗杰斯说,“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纳”
我想,只有自己的生命触及真谛,才能获得真爱,真爱自己、真爱他人。
他的故事不会因为自己在音乐生涯的结束而结束,他影响并传递了这份珍贵的生命礼物,孩子们延续他的梦想,更是传承他回应自己、回应世界的方式~光亮、真心、真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