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究竟到底是什么?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朋友?
平时兄长弟短的勾肩搭背,整天混在一起,谈天说地表情怀,真正需要找他的时候推三阻四。
爱追身边的热点,你的任何有“亮点”的事但凡被他们捕捉到,那就是全球电台直播,整层楼人人知道你的“亮点”只是时间问题。
对于他们来说,你的是一个“移动 ATM,要不然他们也不会吃饭吃到中途才发现自己没带钱让你过去救急。
即使是正蹲在马桶上,在你问他“你到哪了?”的时候,他们依旧可以明目张胆地告诉你“在路上”。
实心实意地帮忙,换来的是你这样做能得到多少回扣的冷嘲热讽。
每次他在感情中遇到任何小困扰,哪怕是半夜 5 点也要打电话找你哭诉。“你说他到底爱不爱我?”然后各种吐槽
线上聊天聊到半途,整个人销声匿迹,48 小时后仍未回复。
高频率不间歇地请求你帮 TA 的朋友圈点赞,以换取一切可以通过集赞换取的生活物品。
……
其实你认为是你朋友的人,却不一定把你当朋友
有人甚至做了这么一个研究,让同班的大学生给每个同学打分,0分代表“不认识”,3分以上是“朋友”,5分就是“最好的朋友”。
同时,他们也要写下对方可能给自己打的分数。有趣的是,在近3000名参与者中,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那些被自己打出3分以上的朋友,也会给自己打3分以上。
但实际上呢,只有一半的人真的收到了对方3分以上的评价。
也就是说,在你认为是朋友的人里,有一半的人并不把你当朋友。
发小与同学
都说朋友就是那些与我们共度时光,让我们感觉温暖的人。
陪伴你时间最长的,无非是发小和各个阶段的同学,这些人,都称之为老朋友。
老朋友很难得,一路走下来,你认识过的绝大多数人会散落在你不知道在哪里的地方,不合拍,谈不来的,早就不联系了,只有少数几个,基于种种神奇的原因能够一直保持联络。
既然如此,就不应该丢掉。
因为你在他们身上花费过大量的时间,他们也如此。
能在你30-40岁还保持联系的人,真的不多,所以不但要珍惜,更要重视。
这些老朋友不但让我们感觉温暖,而且能让我们心甘情愿的付出,甚至应该花时间精力主动去联络这些朋友。
走向社会后怎么交友?
进入社会后交往的朋友应该是那些愿意与我交往,并且我也钦佩的人。
要注意三不交:
1.太黑的人不能交:
那种太黑的,早晚会栽。别跟他们对着干,你要绕着走,没空得罪他们,也没必要跟他们有任何交道。他们太黑,巴结他们也没用。
2.不爱家人的不能交:
多观察,多侧面问问,他对他自己的父母,老婆都不好的人,怎么可能对你好?
3.用嘴道歉的人不值得交往:
用行动道歉的人遇到一个就要珍惜一个。你珍惜与他的友情,不是你的嗓门,而是你的行动。除了你的付出和牺牲,没有什么能证明你是值得交往的人。
如何交到想交的人?
先非主动接触很自然地反复出现在他身边
心理学里也会用“多看效应”来形容这种现象,意思是说,即使某个人只是单纯地反复出现在你面前,也会影响你对他的印象。
这就是友情的开端。
在循序渐进的自我暴露
两个人从熟人关系变成朋友,这个过程里最重要的是自我暴露,意思是说,你会把自己的个人信息透露给别人,和别人分享你的心里话。
当两个人能经常保持见面之后,有一方会冒着先暴露个人信息的危险,去测试对方是不是会有相同的回应。如果双方都愿意进行自我暴露,就很快能成为好朋友。
然后懂得给予和索取亲密感
当面对对方的自我暴露时,那些知道该说什么话去回应,同时很少逾越界限的人,也就是亲密感维持得最好的人,会拥有更稳定、更令人满意的友谊。
而搬家、异地,是不是能借给你钱,能不能帮你办什么事情等等,这些对维持友谊来说都没有多大作用。
最后需要支持彼此的社会认同
你要认识到对方是属于特定的社会群体的,作为那个群体的一员,某件事对他的意义是很特别的,你要支持他,认同他。
社会认同包括很多种分类,像宗教信仰、兴趣小组、有特殊经历的群体,比如留学生等等。
但来自哪个省,是个胖子还是瘦子这种分类不算。
人与人交往,也最好尽量避免求人的状态,这样的关系没办法长久。
最好是能够创造一个两人共赢的局面,各自都开心。
不过要记得只会出现在差距不是特别大的人之间。
让自己爽,让别人和社会不爽,你就是危险品;让自己不爽,让别人和社会爽,你就是牺牲品;让自己不爽,让别人和社会也不爽,你就是残次品;让自 己爽,让别人和社会也爽,你就是正一品。正一品是目标,牺牲品是情怀,危险品是贱人,残次品是脑残。
勤思善悟
为人处世不及格,待人接物总挂科,还天天嚷着自己的思想品德好,你要么是阴险做作找借口,要么是无知二货纯脑残。
始终记得50元的人民币设计得再好看,也不如100元招人喜欢。想自己能交到挚友,首先想办法把自己从50元升级到100元。
—THE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