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六) 【原书卷九·一六】
康熙壬寅,余七岁,受业于史玉瓒先生。雍正丁未,同入学。先生不甚作诗,而得句殊隽。《偶成》云:“好鸟鸣随意,幽花落自然。”《病中》云:“廿年辛苦黔娄妇,半世酸辛伯道儿。”终无子。余为葬于葛岭。
康熙壬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
史中,(1683—1732),字玉瓒。杭州人。袁枚之塾师。雍正五年(1727年),44岁时与12岁的弟子袁枚同中秀才。5年后因病去世。
雍正丁未,雍正五年,1727年。
黔娄妇,即指黔娄的夫人施良娣。黔娄,鲁国人,有大学问,曾著书四篇,阐明道家的主旨。但出身贫寒,家徒四壁。而其夫人施良娣却是贵族出身,其父为父亲鲁国“太祝”。施良娣知书达礼,明媚灵巧,堪称秀外慧中。下嫁黔娄后,助夫修订书籍,并下田与夫同耕。黔娄志向清高,拒绝了鲁共公的宰相职位与巨额赏赐。后迫于生计,夫妻迁居齐都临淄,设馆授徒,自食其力。黔娄去世后,夫人继承遗志,继续专心教化,仁慈俭约,为贤慧妻子树立了典范。
伯道儿,典故“伯道无儿”。晋代邓攸,字伯道,襄陵人。为了躲避战乱,带着儿子和侄儿一起逃难,在危难关头,舍弃自己的儿子,保全了侄儿。后来他终身没有孩子,当时很多人为之感动。《晋书·邓攸传》:“天道无知,使邓伯道无儿。”后遂以“伯道无儿”指对他人无子的叹息。
葛岭,道教名山胜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之北宝石山西面。海拔166米,相传东晋时著名道士葛洪曾于此结庐修道炼丹,故而得名。
本人翻译:
(略)
真老实人言:
诗词用典与否,经常成为当代旧体诗作者的争论话题。我的观点,贴切就用,能够开拓意境就用,有助于表达主题就用。本条引用的“廿年辛苦黔娄妇,半世酸辛伯道儿”一联,两个典故与史中的经历、身世、境遇完全贴切,简直就是量身定制。可以说,假如不用这两个典故,根本无法在短短一联中表达出其一生的沧桑与悲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