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我曾在中学课本上听过他的大名。关于他的基本理论,课本上只提了寥寥数字,什么“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但课本上却没有详细介绍,所以关于他的学说细节我是一窍不通,从无了解。
随着时间流逝,我又在很多场合看到对王阳明心学的推崇,才知道他被誉为五百年来唯一的圣人。可是很少人谈到他的理论,谈到的无非是心学什么的,看起来高深莫测又充满玄奥。似乎学会就可以知行合一无往不利,但又没有很清晰的方法论存在。
因此我决定要好好地了解一下王阳明的学说,看看到底是虚有其名,还是真的对工作和生活具有指导作用。
对于王阳明的心学,我目前的猜测是一门关于内心的学问,更多地像心理学。他所谓的知行合一,应该主要是先调整内心,只有内心真正认定的事物,才可以行动出来。当然人还有很多恶念以及懒惰,认知就是偷懒干坏事,自然也就会付诸到行动上。所以需要“知良知”来约束自己的知。在知到行的过程中,一定还伴随着实践的最新反馈以及根据反馈重新调整认知的过程。
心学应该不能归为唯心主义而加以批判,因为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就是从心开始的。同一件事,不同人有不同的认知,因而有不同的行动。心学可能就是调整认知的学问,这与客观现实并不矛盾。就好像竹子就是竹子,没有人会否认竹子的存在。但看到竹子作何反应,应该是因人而异的。比如有些人会想砍了竹子做柴火,有人想画出竹子,有人想做竹筒饭。所以对于客观事物,每个人的认知是非常重要的。而认知也不完全是心,例如人们都知道应该孝敬父母,但是孝敬父母只是社会约定的道德准则,未必是内心真实所想。如果不是内心所想,人们就会把孝敬父母当成口号,而不是行动。只有真正从内心出发想孝敬父母,行动上才会孝敬父母。只是我不知道的是,王阳明的学说,究竟是如何把认识到的道理,转化为真实想法的,也许随着我的了解深入,我会逐渐探索出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