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罗辑思维•得到学习区
10、 成名的代价(罗辑思维 第十期)

10、 成名的代价(罗辑思维 第十期)

作者: mii粒儿 | 来源:发表于2018-01-14 21:08 被阅读1次

    关键词:成名

    推荐书籍:《新闻抄袭历史》                                        宋燕  著

                        《鲁达拳下的郑屠和法庭上的王三》十年砍柴  著

                       《道德经》                                                     老子  著

    记得张爱玲有句流传很广的一句话,就是“成名要趁早”。于是很多人尤其身处我们这样一个科技时代的年轻人就以此为激励,每天在寻觅成名的机会,无所谓形式如何,只要成名就可以,因此,就出现了许多的恶意炒作或者以夸张行为博人眼球、搏出位的人。当然早在很多年前就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选秀节目,比赛期间甚至还出现了粉丝为了给偶像拉票而发生冲突的社会治安事件,疯狂可见一斑,有很多明星就是从类似的选秀节目中脱颖而出,顺利踏上星途。那我们不禁要问了,成名有这么容易吗?成名的付出真这么小吗?

    当然不是,成名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尤其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我们。众所周知,在古代,人们的社会地位被分为三六九等,以当时的角度来看,现在备受人们尊敬的艺术家们都会被归为“社会末流”,即便当时也有很多的“明星”,但他们依然没有社会地位。反观我们现在的社会,曾经被归类为“社会末流”群体,他们倾其一生奉献于艺术,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艺术的气息,当然现在还出现了很多仅凭颜值就获得追捧的“新鲜一族”,他们都算是成名一族的一份子。那他们的成名又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呢?我们知道香港的娱记是极其敬业的,他们为了可以获得第一手的娱乐消息可谓是废寝忘食,简直是无孔不入,后来,台湾的娱乐记者也向香港的同行学习,对明星紧追不舍,唱作俱佳的周董就受困颇深,不仅多次与之产生摩擦,还为此还写了一首叫《四面楚歌》的歌来。可见,明星们的成名需要付出自己的私人生活被当成大众消费品的代价,他们必须要维护好大众心目中的那个自己,而不是真实的自我。“道长”梁文道在其作品《噪音》中写过一篇关于刘德华的文章,与其说以刘德华为主题不如说是以明星为主题,他说到,粉丝们在乎的不是明星真实的那一面,他们喜欢、在乎的就是在他们面前、被打造出来的明星形象,一旦这个人设崩塌,他们会“色弛而爱衰”,当然我们不否认死忠粉的存在。

    互联网,使得距离变得不再遥远,使得信息的传播更为迅速,更加明显的是,它使得我们生活的环境变得更加透明,一丁点的瑕疵通过互联网可能就会被指数级地放大,其传播速度之快、影响规模之大可想而知。的确,互联网使得很多草根拥有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有了更多成名立腕的机会,然而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这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大众需要的是真实地存在,任何的弄虚作假就可以让一个人从巅峰跌落谷底。

    现代社会成名无需趁早,只要真实就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0、 成名的代价(罗辑思维 第十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fel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