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心智的逆天学习法

作者: 心智学徒H | 来源:发表于2016-08-06 18:32 被阅读900次
    心智学徒的学习方法论

    心智黑客,那类掌握较多元学习技巧,能够通过对思维的深度思考与大时间周期刻意练习,来突破人生局限性的人。他们不断在运用来自心理学,脑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实证研究,对人类的心智进行逆向工程。

    概述:人们经常思考,我思考人们怎么思考

    一、什么是元认知?
    现象:上个世纪70年代左右,一位心理学家JohnH.Flavell注意到一个特殊现象,学前儿童对自己的记忆力的了解与监控并不能像小学生那样有效。如果小学生与学前儿童,同时开始一个学习任务,直到他们确信已经能够完全回忆出来。然后问他们的记忆情况。小学生回答已经记忆清楚的,是的确记忆清楚了;而学前儿童回答能够记忆清楚的,却往往并非如此。

    问题:那么,对于注意力呢?对于其他认知能力呢?是否那些对自己的记忆力、注意力这些认知能力的了解与监控越多的人,他们的学习能力与认知发展会表现不一样的特征

    理论:沿着这条线索出发,Flavell提出了元认知理论。他认为元认知是:

    • 反映或调节认知活动的任一方面的知识或者认知活动

    • 为完成某一具体目标或任务,依据认知对象对认知过程进行主动的监测以及连续的调节和协调

    二、元认知为什么重要?
    因为,你对它的学习,更容易迁移到具体领域的知识上。

    如果我们将一生的学习看做一场旅程,那么,元认知就是高铁,具体的领域知识则是你的人生旅程经历的一站又一站。

    三、元认知的组成

    元认知可以分为三类:

    • 元认知知识:认知那些影响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果的因素,如知道人与人的学习方式的差异,知道刻意练习知道如何选择更合适的学习材料等;

    • 元认知技能:主要包括计划、监测与调整等技能,如制定写作计划、发现写作计划执行不利,采取补救措施等;其【最小行动】为执行意图技能

    • 元认知体验:觉察和了解你的认知活动,更多侧重学习、认知过程中的情绪体验

    元认知知识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关于人的知识(最重要)关于学习材料的知识、关于认知策略的知识

    人的知识涉及到三类:
    1)关于自己的知识;
    2)关于个体差异的知识;
    3)关于认知水平的知识。
    在这三者上,你分别需要了解:
    1.关于自己的知识:人作为学习者与认知加工者

    • ** 如何了解到自己的局限与人类作为整体的理性的局限?**
    • 你的学习兴趣、爱好、智力水平与学习环境 偏好是什么?
    • 典型读物如谈大五人格模型的《个性》一书与谈人类有限理性的《思考,快与慢》、西蒙《人工科学》

    2.关于个体差异的知识:

    • 了解你身边的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学习方式
    • 你们有何差异?
    • 如何相互借力?
    • 典型读物如谈别人如何影响自己的《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一书与谈决策的《决策与判断》一书

    3 关于认知水平的知识:

    • 知道记忆、注意、从小兵到专家各自有什么样的水平?

    • 知道影响各自认知水平的主要因素。

    • 典型读物如谈如何黑客人类大脑的《心理和脑》一书;谈德雷福斯模型的《程序员的思维修炼》一书。

    元认知学习法:主题学习、深度学习、行动学习


    一、学习模式
    为什么绝大多数人总是很难持续学习?结束学业在很多人心目中,等同于结束学习。同时为什么绝大多数人的学习效率低效且不科学?

    好的学习模式超出想象的复杂。就像马奇在《经验的疆界》中所言,你别再浪费时间去寻找最优学习方法了,学习常常同时在三个层面同时发生:

    第一个是学习做什么:寻找好的技术、战略或合作伙伴;
    第二个是学习如何做:精炼并改进在某项技术、战略或合作伙伴上的能力;
    第三是学习期盼什么:调整绩效目标。

    因为学习在这三个层面同步进行,三个层面会相互干扰,最终导致人们学习效率低下。最典型的莫过于,当具体开始做一件困难的事情,反而转为思考此事的意义,思考来思考去,意义总是容易受到质疑,于是容易半途而废。或者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将遥远的目标采取抽象化处理,忘记可行性。


    因此在学习开始前,你需要调整自我期盼,更多思考学习任务的可行性;在学习开始后,你需要少谈主义,多谈方法,关注如何做。

    二、元认知学习法

    元认知学习法的三要素:主题学习(Themelearning);深度学习(Deeplearning)与行动学习(Actionlearning)。简而言之,

    • 主题学习:在学习做什么上,用模式说话,一堆书大于一本书;一手信息大于二手信息;经典大于碎片;承载信息的人大于信息。
    • 深度学习:在学习如何做上,用深度说话,偏见大于平庸。
    • 行动学习:在学习期盼什么上,用作品说话,输出大于输入;用行动说话,实践大于围观。

    如果我们将知识与技能的习得,看做一个树形结构。

    在学习早期,你常常需要执行主题学习,通过广度优先搜索,了解牛人牛刊里程碑的知识点在哪;
    在学习中后期,你常常需要深度学习,借助于深度优先搜索,突破学习的平台期。

    无论在学习的哪个阶段,你都应该采取行动学习,坚持输出大于输入。
    大体上,学习知识会经历几个阶段:
    1)对领域的偏好:不知道自己感兴趣的是什么;
    2)对模式的偏好:牛人辈出,吓得自己以介绍牛人为荣;
    3)对共鸣的偏好:有了一定独立思想,渴望人群的响应。
    4)对时间的偏好:开始触摸到真理的存在,并愿意放弃一些外在,甘于平淡。

    • 主题学习:

    一、一堆书大于一本书
    学习任意一个学科的「最小知识法则」。当你学习任意一个学科,你都问自己三个问题:
    1.知识的源头:核心知识体系,即反复在讲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一个学科的核心知识体系,它的源头是从哪来的?以认知语言学举例,

    • 认知语言学它最早是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而诞生?
    • 认知语言学它是因为什么样的背景诞生的,
    • 有什么样的东西在支撑它这一门学科的成立?

    因此,此时大家不要去看它现在的教材,而是要看它最原始的那一本著作。


    2.核心话语体系不同书籍反复出现的新鲜词汇即为学科基本术语。

    第二个问题咱们要明白,某个学科它因为某个原因诞生了,那么它必然是有自己的一套跟其他学科不一样的话语体系


    3.二级推演体系
    任何一个学科,只要它产生了一个只属于该学科的特殊话语体系,那么,这个话语体系会延伸到下一个层面,推演出二级话语体系

    如果你掌握了某个学科的三个最小知识,你就容易理解该学科的全局,不至于被它枝节带歪路。但是,功夫在诗外,任意一个学科都存在「知识的诅咒」。此时,我们需要跳到掌握任何一个学科的第四个问题:

    其他学科它是怎么看待这个学科的大问题

    二、一手信息大于二手信息
    因此,你可以沿着这三个维度,去区分一手信息、二手信息,

    • 是一手的模型与否?抽象级别是否足够高?
      认知科学致力于挖掘人类抽象级别最高的模型,解开大脑与意识之谜:「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到哪里去?」
    • 是一手的故事与否?是否制作了某个广为流传的新故事内核?
      人类学、叙事学、文艺学、诗学、修辞学致力于讲述最动听的人类故事
    • 是一手的行动与否?是否提供了某种新型「第二序改变」?

    三、经典大于碎片
    阅读五大元学科的经典好书开智正典:心智升级百本经典导读

    四、承载信息的人大于信息
    在目前的信息洪流中,相信承载信息的人,比如李笑来、战隼、阳志平、采铜等
    心智导师**,帮助你处理信息过载问题。

    • 深度学习:年轻时需要做难一点的事情

    深度学习常常与人类大脑工作方式背道而驰,超出了人们的学习舒适区,表现在外,就是:难难难。
    深度学习,难在它需要你发现深层次的因果联系。马奇将人类从经验中获取智慧的模式区分为两种,

    一种是低智学习,是指在不求理解因果结构的情况下,直接复制与成功相连的行为。
    另一类是高智学习,是指在努力理解因果结构并用其指导以后的行动。

    深度学习,难在需要你将知识内化为本能
    深度学习,难在你是孤独的 在这样的路上,你常常是孤独且不自信的。你不清楚自己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
    看畅销书,容易;坚持看学术专著,难。
    刷朋友圈,易;坚持输出,难。
    选择人人都走的路,易;与众不同,难。

    • 行动学习:今年你打算做出什么行动?

    只有输出才能更好地学习,甚至你还需要进行刻意练习,提高输出的难度,才能真正学会。否则你始终陷入在误以为自己学会了的元认知错觉中。这就是认知科学近些年来的主流理论:必要难度理论。

    具体而言,认知科学家证实了以下常见必要难度现象的普遍存在:
    地点的必要难度:换个地点背单词,创造情景尤其是地点的不一致;

    时间的必要难度:放慢学习速度。工作记忆学到的内容,人们很快会忘掉,所以速度越快没什么好处,反而长时记忆更重要,所以不要在课堂上写笔记,而是六个小时后写笔记;

    分散学习的必要难度:长时记忆才是真正的学习,其中最优的间隔次序是5-10%,可以使用anki等间隔效应软件;

    交错学习的必要难度:学习不要一个概念一个概念的学习,而是在情境中反复交织、多个主题学习;

    提取的必要难度:可以利用生成效应与测试效应。生成效应的利用就是换成自己的口吻来重复知识点;对测试效应的利用就是记住,测试不仅是评估,更是记忆本身!
    ————整理自阳志平《工作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提升心智的逆天学习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fgk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