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偶然在一个公众号里看到蒋勋在池上生活的视频,那里有大片绿油油的稻田,低矮的白云像腰带一样缠绕在山间,劳作的村民布满皱纹的脸淳朴的笑容,无一不是我记忆深处的大自然模样。
更早对池上的印象来自于云门舞集,一群专业的舞者在稻田中央搭出来的舞台上完全地舒展腾跃,展现大自然中作为人类精灵所特有的肢体美,那个画面一直停留在我脑海里,那也是我所渴望的舞台,我在内心深处并不羡慕站上某个巨大的剧院 ,反而很希望有一天可以在某座山某片海或者禾苗蔬果间张扬我的歌声,就像前些天看到的安德烈的演唱会一样…
回到池上这个村子,蒋勋在那里的家其实是非常普通的,和绝大多数普通家庭的布置一样,没有任何刻意凹出来的造型和装饰,我当然知道这样返璞归真的朴素生活美学,放在一个美学大师身上是完全成立的,因为住在那里的人是蒋勋,所以这个家就变得更美了,因为房子里面的人拥有对于美的定义的话语权,所以,不需要任何粉饰,这个房子也可以是美的。
这让我对美的概念有了新的思考。我们一生都在追求美,有意识的、无意识的,可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定义美的概念的能力,我们要等到别人都说美,我们才会对自己首肯,哦,我可以这样穿,哦,我的墙可以涂这个颜色…我很想知道,那种哪怕跟别人完全不一样,也可以由衷地相信,我是美的。这样的能力,是如何得来的呢?
最近老公天天在我耳边念叨安利,硬要我去听蒋勋解析红楼梦,他不遗余力的推销让我在发现雪娇茶房书架上这本《池上日记》时毫不犹豫地抽了出来,每晚睡前细细地读,以至于连续几天让我打破了自己不熬夜的规矩
书皮上那一句话,一下子就击中了我“简素的生命,不会对豪华自卑“,我会在豪华面前自卑吗?会啊~别人问我你的房子是买的吗?会有点不好意思地抱歉:我租的;一群人聚会碰面,发现自己的车是里面最便宜的;自我介绍里的学历一栏,我只能空着不填;就连年龄也避重就轻地用孩子的生日代替…
我们要比的,就是这些吧,房子 车子 学历 年龄…
那,简素是什么呢?简单,回归生命本质;朴素,满足我的基本需求
我有吗?有啊~甚至,我已经多出太多太多
昨天我们去了郊外的万亩稻田,在夕阳下的稻浪里弹琴唱歌,老公在稻田边搭建一座白色凉棚,小七在田埂上奔跑放风筝…视频录下来真是被美到,也有朋友点评“你的生活 我的梦想”,看,有美满幸福的家庭,有每一天都可以挥洒自我的爱好,为何还有余力要去关注那些自己没有的东西?
我站在稻田边,天地宽阔,哪里都是我的舞台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