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刚出生的人就像是未经打磨的石头,而学校便是一个加工的机器,将一批批未经塑造的石头进行打磨,使之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
机器的打磨也分不同的阶段,初定形状是义务教育阶段,通体抛光是高中阶段,精雕细钻是学士阶段,晕染上色是硕士阶段,包装成型是博士阶段……然而机器也不是万能的,由于每个人的家庭背景不同,心理素质不同,所经历的事情不同,总有一批批的“石头”逐渐放弃了继续打磨的念头,离开了学校,步入了社会的大市场里。
有些“石头”有自己的想法,清楚地知道自己未来的道路,懂得在合适的时候离开“机器”,到社会的大市场上创造自己的未来;而有些“石头”似乎并没有这么明智,人云亦云地选择离开,并不清楚自己现在被打磨的样子,不清楚自己现在到社会上究竟有何用处,或许是迫于生活压力,或许只是一时兴起,中断自己的“塑造之旅”,投入社会的大浪潮中。
前者尚可赞,后者犹可叹。
当今这个社会里,本科生就像二十年前的高中生一样普遍,在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很多公司都已经将学历门槛提高到硕士,很多本科生成为了教育流水线上的半成品。现有大学的本科教育也多为通识教育,真正涉及到专业领域的并不多,而现有大学的“放纵式”的教育模式也使得中国大学生远远落后于同龄的西方大学生,本科四年似乎是最轻松的时段,打着发展兴趣的幌子逃课,宁愿玩手机直到没电也不愿听老师讲课,远离父母,肆意折腾,耗费四年青春只为最后一纸文凭。待到毕业时才发现,自己竟无一技之长。
一技在手 前途无忧步入社会往往才发现,书到用时方恨少,面对工作中一堆堆的问题,才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学习,只能努力寻找资源,花费更多的时间金钱和精力,为自己之前愚蠢的行为买单。羡慕身边的人在岗位上轻车熟路、如鱼得水,看着自己因为技能不够而被拒之门外,想着家里年迈的父母还得为自己操劳……想要学习,却不知道方向在哪儿。
学校有学习的氛围,有助于激发自己的动力和潜力;学校有众多的资源,可以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学生时代是最纯洁无暇的时代,没有生活中众多的琐事,没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学习,若连这一件事都干不好,还有什么资格什么能力去做其他的事情?去面对社会上纷乱如麻的事务?
多少人都在悔恨过去,悔恨自己当初的懵懂无知,做了错误的选择。很多事情没有做成,只是因为自己的不了解,才识梳浅,目光短浅,将“尚未成型”的自己不合时宜地投放到社会的大市场里,只看到眼前既得的享乐,无心规划日后的漫漫人生路。
世界上没有后悔药,现在所做的一切弥补都将是未来时段里最低成本的选择,觉悟地越晚,成本越高。既然无力改变环境,那就改变自己吧!无论何时,都不要丢掉学习;无论何时,都记得给自己充充电;玉不琢,不成器。为了更好地适应于社会的发展,时刻记得“打磨”自己!
活到老 学到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