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小语种学习交流德国&周边
33岁的我,又要去上大学了!(2)

33岁的我,又要去上大学了!(2)

作者: daniel49meng86 | 来源:发表于2019-11-05 07:20 被阅读0次

    一个单一困难问题

    上次说到,我面对着当前的好机会以及突如其来的巨大挑战,陷入了恐慌与担忧之中。C1等级对于我来说,是一个传说一样的存在。我去上课的时候,老师们就跟我们讲C1和B2这两个相邻的级别之间,有着巨大的差距。大概就是下图这种难度差距。

    而我当前所持有的仅仅是B1,所以,距离要达到的目标很远很远,而时间却最多只有4个月。到底该怎么办?

    不过,转念一想,这并不是一个复杂问题,而是一个难度很高的单一问题。只要我足够努力,好好去学习就好了,考试的题型都可以买得到,基本上不存在什么其他不可控因素。那么,把能做的都做好,就没有遗憾了,不是么?

    很快,在吉森的C1密集型德语班就开始了,说是密集型,其实也就是周一到周五的一上午,从早上8:15到12:30。也仅仅是相对于一般的课程而言,但对于在国内读过书的我们来说,这个强度并不算高。因此,还要把握在家学习的时间。

    B2等级语言班的同学,中间是位土耳其大叔,右边是从西班牙过来留学的小姑娘 C1等级语言班的同学和老师,第一次在语言班遇到亚洲的同学,是个韩国妹子

    除了课堂上的练习,家庭作业,方黎在网上已经买了很多的习题集,并且从18年年底一直到19年7月份,我们在家一直坚持只说德语,除非有些话题需要好好的深入谈谈,我们才会用中文交流。即使我在德国已经待了近三年,纯德语沟通还是很不容易。接着,方黎前前后后一共帮我报了4次C1德语考试,而这些考试地都离我比较远,得提前一天过去,需要过一夜,第二天开始考试,因此又要订票和订住处。这些方黎都统统帮我安排好了,我只要安心准备考试就好了。感谢上帝赐给我这么棒的贤内助呀!

    向考试发起挑战

    6月份,尽管C1课程还只上到了一半,我就去杜塞尔多夫参加了第一次C1考试。考试的目的不为别的,就是去体验一下,看看考试难度到底有多高,考试环境,考试时间,考官等等。

    德国的公共交通是出了名的贵,我粗略估算过这边的高铁百公里的价格大约是国内的6倍左右,速度还差一些。因此方黎帮我订了相对来讲比较划算的Filxbus,是一种平民大巴士。只要时间充足,这样还是会省下不少钱。而在异地考试的话,最好还是提前一天到,能过一夜,休息好,第二天以最佳状态来考试。我第一次考德语A1的时候,就吃了这方面的亏。当时考试地点在南京,早上考试,我跟方黎就想着坐着过夜车去,这样少付一笔过夜费。结果考试的时候,状态很不好,做听力的时候也很难集中注意力,结果差了几分没能通过。方黎也很细心的帮我订了距离考场仅几百米距离的Airbnb的民宿,让我早上直接步行,也可以很快到达考点。

    坐着巴士,到了杜塞尔多夫后,先是去看了住处,然后走到考试的地方,跟工作人员核实了一番,并确认第二天集合的地点。我想,多一分对第二天考场情况的确定性,考试之外的压力就少一分。

    我背着沉沉的书包来到住宿的房间,很干净,也很明亮,只可惜没有供人学习的书桌。只好摊开书,坐在床上开始做练习题。事实上,在第一次考试之前,还有几个题型没有练过。在自己准备的时候,总是有畏难情绪,就一直在拖,一直拖到考试前一天……。所以,人还是挺需要逼一逼的。于是,好多天都没有完成的测试题,一晚上基本上搞了个大概。至少,知道第二天不用为考题的题型再花时间去思考了。至于作文,除了在课堂上练习之外,方黎的妹妹可拉也抽时间帮我对作文进行修改,并且一再的告诉我,不要表达太过复杂的想法,考试的重点在于文章结构,内容过得去就可以的。起初,我也还不能完全理解,但考试次数越多,越是感觉她说的对。

    尽管书包里有教科书还有参考书,学习笔记,课堂上的练习等等,一个晚上是根本看不完的,但带着就感觉心里踏实点。我也很知趣的没有熬到很晚,大概十点之前就睡了,比起平常,算是特别早的了。毕竟,提前一天来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养足精神嘛。

    也许是生物钟的影响,睡了7个小时左右,就自然醒了。大概收拾下,洗了个澡,再过一遍题,然后特别把口语部分的套话再熟悉一遍。准备出门,奔赴考场。

    这家在杜塞尔多夫的考点(GoAcademy!)是我这几次考试中印象最好的一个,监考和考官人都很好

    也许是对时间理解有点问题,我来的过早了。8点左右到了之后,发现我是第一个,到了8点半之后才陆陆续续有其他的学生来签到。接着到了9点,有工作人员来让大家集合,领我们一起去了考场。监考官大概又花了半个小时的时间,跟我们讲解了考试须知,填写的注意事项,并注明只能用铅笔答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后面的作文。这个倒是令我有点吃惊,选择题要用答题卡,因此用铅笔,这可以理解,但是作文也用铅笔写?还真是。即便都是语言等级考试,试题的类型和答题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还是需要多多注意。

    顺道一提,在候考区,我注意到了一个亚洲女孩儿,我就很好奇,她是不是中国人(在德国的亚洲人中,越南的是最多的,中国人一般集中在有大学的城市里,我自己所在的城市,中国人是几乎见不到的)。过去问了一下,果然是,于是就问了一下关于考试方面的问题。她是第三次过来考了,口语是已经过了的,所以,今天只是参加笔试。这是个很有用的信息(其实官网上也查得到,只是之前没有注意到),原来笔试和口语部分,如果只有单项通过的话,到第二年的年底之前,再次参加考试的话,都可以免试了,而且全国通用。她就住在杜塞尔多夫,因此跟我背着沉甸甸的书包不同,人家就拿了跟笔和橡皮,轻装上阵。当我说,我这是第一次来,就是抱着打探军情的心态,不求过,能拿多少分就拿多少分的时候。她却说,这种心态反而能拿到不错的成绩。

    还真让她说中了。

    比起两个多星期后在曼海姆的第二次挑战,这第一次成绩居然更好。特别是我在第一次口语考试中,第二部分我根本没怎么发挥,就因为时间到了就结束了,因此感觉特别不好。第二次的时候,我吸取了经验,特别注意了时间的把控,而且在三人的小组中,我自认为还有一些控场的表现。第二次的成绩肯定是要比第一次的要好嘛!

    然而,感觉根本不可靠!

    我惊讶的发现,第一次的口语成绩居然是43.5分(满分是48),而第二次却仅仅只拿到了20分,换算成百分制就是第一次考了90分,第二次考了41分。这么大幅度的差距令我十分的震惊。我明明对第二次的考试感觉更好啊,可是评分怎么会低那么多?对此,我在曼海姆遇到的一个中国考生是那么告诉我的——曼海姆的这家机构的口语考试中评分特别严格!很多在其他机构都能过的学员,在这边考四次都考不过。隔壁一家语言学校的考点就松很多。不仅口语部分,在笔试中的作文部分,这家也是很严的。

    听了他的描述之后,我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因为,方黎给我报的第三次考试还是这一家……。

    你可能会说,怎么会连续两次都选这家?其实,刚开始在报名的时候,最主要考虑的是时间方面的两个因素,一个是考试时间,一个是批改出结果的时间是否在THM要求的时间范围内。曼海姆这家,在出结果的速度上是最快的,两周就能出结果,而杜塞尔多夫那家是需要5-6周的。因此,对于考试颇为着急的我们,连续两次报名了该机构的telc C1 考试。

    那么,问题来了。我第三次考试的时候,口语可以免试吗?

    是,我第一次通过了,按道理之后就可以免试了。但偏偏我在成绩出来之前,又考了一次,且第二次口语考试还没过。telc的官方是有说,成绩按最新的一次计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第三次还要去参加那个评分超级严格的考试,而且大概率还是过不了。然后,到第四次还是要考。方黎跟telc打电话询问了之后,工作人员电话里说是可以免试,但保险起见,方黎还是发了封邮件,期待有一个书面的回信来进行确认。毕竟,两次结果出具的时间就差了一天。可是,直到我参加第三次考试,都没有收到回信。于是,在第三次考试的时候,我带着我第一次通过的成绩,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申请了口语免试。考点的老师看到第一次的成绩之后,很顺利的给了我免试资格。啊……,这真是减轻了我不少负担啊,感谢神!要知道,如果还要考口语的话,基本上前前后后就是6个小时。

    既然不用再考口语了,我的注意力就全放在笔试上了。有了之前的几次经验后,我大概可以把时间分配的还比较好了。让我比较头疼的是听力题和作文,这两项都不是段时间能够训练出来的。特别是听力题的第三部分,不在是选择题,而是对听到的内容做简单的笔记。当然,这种题型是为了以后上学的时候,起码能记下讲课内容的关键词、关键句做准备的,是非常必要的,但也是对语言能力要求比较高的。难就难在,不是选择题,没有蒙的可能性,必须是听清楚了,然后再用尽可能准确的短语来表达。而写作则需要在70分钟内,用德语写出一篇350字以上的小论文。写作的题目范围很多,我见过的题目中,有一些,我连题目都没能完全读懂,又何谈去写呢?好在,每个考生有两个题目,可以从其中选出一个来写。我尽量选择了比较简单的主题,然后尽可能的多写点。

    虽说曼海姆的考点审核很严格,但是在考试前的讲解中,却也是我认为最负责的一家。监考官不仅把一般的考试注意事项讲清楚之外,还特别针对写作进行了讲解。我至今还记得那位监考官讲的写作结构: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4个句子左右)+正方论点、论据、举例(一般要给出两个论据以及相应的例子)+反方论点、论据、举例(开始时需要一个承上启下的转折句)+结尾(总结陈词,个人观点表达)。老师也特别注明,个人观点只能出现在结尾,其他部分就只是进行陈述。

    一般来说,按照这样的套路去写的话,应该就至少能拿到及格分数。因为这个写作考试,重点并不在乎你写的具体的内容是什么,而是能否用德国教育的思维模式来分析问题,阐述问题,并给出自己的结论。因此,在这个情境里,结构比内容重要。不需要很复杂的思想,只要能读懂题,用恰当的句子把文章结构搭起来,就能达到最低要求了。

    然而,第三次的也还是没能通过。离合格差9分。虽然已经缩小至个位数范围了,可是留给我的机会也仅剩一次了,不仅如此,随着8月的临近,我还面临着搬家以及要开始在公司上班,意味着在第四次考试前我将没有太多时间能用来复习。

    这家德企很有温度

    8月1日一早,我骑着我的白色折叠自行车,先上了公交车,40分钟后再转乘半小时左右的火车,我来到了公司所在城市——吉森。好在公司离火车站很近,骑自行车大概五分钟就到了。(后来从同事那里得知还有更近的路线,大概三分钟就可以到)当我来到公司门口的时候,我看到有一个长发飘飘的小伙子…… ,骑着自行车过来的,然后进门问了些什么之后,又把自行车停到了公司里面。我猜,这位估计跟我一样是第一天来上班的新人。

    果不其然,他是其中的一个。在公司的接待大厅,加上我一共有5个人,其中一个是我之前就见到的那个长发小伙儿,一个是比较稚嫩,一个是比较成熟,最后一个胖胖的,留着络腮胡子。尽管我们都是同一天开始我们在这家公司的工作,但是读双元制大学的只有三位,另外两位是正式入职的项目需求分析师,一个是波兰过来的项目组成员。

    9点一到,IT的主管领导就来接我们进公司内部的办公室。在小会议室简单的跟我们寒暄了一下,然后彼此互相介绍一番,又讲了一些接下来一个月的计划,这些都很普通。但是其中一个细节让我觉得跟国内特别不一样,后来上学的时候,也是这种感受——领导/老师的自我介绍。我原来以为可能就只是这个领导,这家公司特殊吧,但是,联想到教会里外来的牧师的自我介绍,以及上课的时候,大学教授的自我介绍,我都感觉是跟中国很不一样的。他们会把自己的介绍详细的像简历,在哪读的大学,又在哪修的硕士,当时方向是什么,后来又是什么时间在公司入职,现在多少年了……。这让我从一进公司,就感觉到了领导是把你当作一个跟他一样平等的人来对待的。

    更让我惊讶的是在后面,因为之后的差不多2个多小时,我们五个人就跟在主管后面,把整个公司的所有办公室都转了一遍。除了因度假而不在的同事之外,我们初次认识了所有人…… ,从一线员工一直到董事长。而主管也把对我们几个的介绍词,在这2个多小时里,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少说也得有二三十遍吧。

    一圈看下来,大部分同事都在30-50岁之前,算是一个中青年居多的企业。期间,主管和特别介绍了茶水间,里面设有可以免费饮用的咖啡机,苏打水机,以及冰箱、微波炉、洗碗机等等,一应俱全。主管说,这里是不少不同部门的同事偶遇的高频地带,不仅会增加彼此的认识,还经常会碰撞出一些有趣的想法。

    最后,主管就开始安排我们的办公场所和办公用具,领笔记本电脑以及必要的文具等。和我一个专业的同事叫Janis,我们俩的座位是背靠背的,其中还缺一把椅子。在我们告知主管之后,五分钟后,其他部门的同事就把椅子给我们配置好了。Janis感慨说,他之前所在的公司,1个月了都还没有正式的座位和办公桌,在这边第一天就全部齐全了。

    真心感受到了来自这家企业对我们这些新人的重视和尊重。

    然而,就在这样的美好体验之下,却让我更加患得患失——如果我最后一次的德语考试不能通过的话,我还能留在这个公司吗?即便可以留下,那也很有可能只是实习,不会有相应的工资,也会让给我机会的主管失望,毕竟这是他们见证我去应对的第一个挑战。更难过的将会是方黎跟我,尽管我们已经尽力了,但是还是实现不了的话,我们只能尝试明年再努力。而这样又将延迟我们生育的计划,这是我们都很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搬家

    上班的第二天,我申请早走半个小时,因为我们请了两个亲朋来帮忙搬家。尽管我们在这之前,已经前前后后,用我们自己的车拉了四五趟了,但物件仍然显得如此的多。我去上班后,方黎在家继续打包,直到帮忙的亲朋来到。这两位都名字都是Christoph克里斯托弗,一个是我连襟,也就是方黎妹妹的老公,另一个是在教会里认识的朋友,住的也挺近,也有一些共同的兴趣爱好。在德国搬家,很多人都是请朋友们来帮忙,或者选择租车自己和朋友搬,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上是不会请搬家公司搬的。一来是这边人工费特别多,二来则是大家基本上都有车,有的家里说不定还就有大车或者拖车,再者朋友来帮忙,还增强了彼此的关系,原本要付给搬家公司的钱,还可以用来搬宴请朋友们。真是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左边这辆是连襟Christoph的车,他家是开玻璃工作坊的,平常运输玻璃,工具啊,都靠它。里面有一整个架子的工具,还有各种用来固定、保护物品的工具。

    右边那辆车是教会朋友Christoph的车,他自己养了匹马,这也是他和他老婆最大的爱好。而这次帮我们搬家的,就是他平常用来运马的拖车。

    中间是教会的朋友Christoph,背朝着镜头在吃披萨的是连襟Christoph

    德国的8月,日照还是会持续到晚上8点多左右。由于新家里灯还不全,尽可能在天黑之前完工是最理想的,很庆幸,在经过差不多三个多小时的忙碌后,也就是晚上7点半,终于把大部分家具和生活日用品都搬过来了。自己搬才知道,冰柜、冰箱、洗衣机这些大件,搬起来还真是费劲儿,特别是新家在四楼,还没有电梯,只能两个人硬熬着往上搬。搬完之后,我们几个全部都累的不行了,方黎的妹妹方晴帮我们订了披萨和啤酒,这时候吃起来,格外香啊。

    搬家第一天,卧室就已经有模有样了,感慨连襟强大的动手能力

    连襟由于平常就是搞一些工程类的工作,还跟他爸爸学过木工。简单休息之后,又顺手帮我们把床、衣柜等等全部都组装起来了。(由于楼梯宽度不够的原因,几个大柜子全部只能拆卸之后,才能搬上去……)如果让我自己来干,说不定又得一下午。这样一来,我们搬来的第一个晚上,就可以舒舒服服的在床上睡觉了。

    之后正好是周末,我收拾整理物品,方黎则请来了好友帮我们一起刷墙。刷墙虽然是在装修中比较简单的一项,但却非常出效果。在这里我要补充一句,我们真的是遇到了人非常好的房东。房东是位老奶奶,原来是开家具行的,现在一个人住在房子的三楼,我们是在四楼。由于年纪很大了,大部分事情都交给她女儿来操持了,女儿女婿一家在前房客走之后,又花了很大功夫把洗手间重新装修了一遍,并在厨房和主卧、客厅都重新做了地面,每扇门也都重新刷涂了油漆。我们签合同后,我针对工作室提出了一个小请求,希望能增加一个电源插座。当时他们也不知道可不可行,但后来还是找了电工帮我把工作室的用电配置好了。真是太贴心了,非常感谢!

    然而,时间仍然是每天24个小时,去除了上班,工作,下班,必要的采购,以及回到家还是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收拾之外,还能有体力,有精力再去复习德语的时间就所剩无几了。这跟第三次考试前的状态完全不一样——那时德语课还没有结束,每日至少有3个多小时的德语课堂训练,回家后也能继续学习。可搬到新家的时候,我们所订购的厨房还需要六周才能到,仅存的一张饭桌既用来吃饭,又用来学习,说实话,连腾出点空都是不容易的。

    好在,人力资源主管和部门主管都向我表示,如果是为了考试复习,可以申请2-3天的假期,好好在家学习。不过,因为入职的前两周都是培训,考试前两天的是上午半天的,于是我就请了两个下午的假,回家尽力复习。我知道,就那么两天的时间,根本不够用的。而且考试的地点,是这几次来,最远的——汉诺威,在德国的西北方向,大约四百公里。

    不论结果如何,这都将是我今年最后一次机会……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3岁的我,又要去上大学了!(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foj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