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刚读完《象与骑象人》觉得是本好书,该写一下读后感,刚要动笔时发现居然梳理不出这本书的大致框架,之前读的内容基本都忘得差不多了。我反思了自己的阅读习惯,第一个:经常拿到一本书之后总是想着从头读到尾不想遗漏掉任何内容,少看几页就觉得缺少什么,心里不舒服。第二个:读书的时候只重视作者得出的结论,而忽视所举例子,和推导过程。
来分析一下第一个习惯的弊端在于容易让人找不到重点。其实读一本非虚构的书籍真正有用的部分是能解决你实际问题的,并能与你产生共鸣,发自己内心认同的观点或结论。而全书通读的结果是你不能集中精力的去深入思考精华的部分,仅仅只是被作者的思路牵着走,囫囵吞枣的去阅读很多你不理解或者是你并不认同的观点结论。阅后即忘,浪费时间。
第二个习惯的弊端在于我会错过很多鲜活的例子,而这些往往是写作的绝佳素材,这导致我写出来的文章往往只有空洞的理论而缺少生动的例子。并且我只想知道结论就好,并不去考究作者在论证的过程逻辑是否合理,举例是否恰当,思考有没有漏洞。自身有没有亲身经历去验证这个结论。这个理论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这都是我读书的时候欠缺的。
该如何改进呢?针对第一个习惯,既不想错过精彩内容,又不能被太多无关紧要的内容分散太多注意力。我想出的解决办法是,先浏览全书对整本书的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再重点阅读感兴趣的章节。不仅仅只是读还要对感兴趣的结论反复的推敲其合理性,重视作者所举的例子,把好的部分收藏供以后使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