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长不在人际关系上斤斤计较,孩子自然能学会豁达;如果家长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敢而得体地解决争端,孩子自然也能习得这方面的智慧。
尹老师,你好:
我的第一个孩子现在7岁,各方面都很不错。我现在有一个问题,想向您请教。
您的第一本书中提到女儿圆圆和同伴婷婷、小哲的相处故事,我很赞同您的处理方式。您的第二本书我也看了,特别是关于儿童人际关系的那篇,我更认真的看了。您全部是本着善意接宽容来处理的,可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人并不都能这样想。
我原来也认为孩子间的纠纷算不上是, 一般不会介入孩子之间的争执。别人打了我的孩子或是我的孩子打了别人的孩子,我首先希望他们自己去解决。但是有的父母不这样,在自己的孩子打了别的孩子之后,他们会马上出面诚恳地道歉,确实很诚恳,被打的孩子都不好意思反击回去。这样,打人的孩子没有受到任何惩罚,最多是家长口头责备几句。
所以下一次,这孩子还是会攻击别人,然后他的父母还是会很诚恳地重复前一次的做法,给人的感觉是“我在管我的孩子啊,我并不同意他打小朋友,可是管不住,真实不好意思“。这样他的孩子总是在打人,被打的孩子总是吃哑巴亏。
其实性格不同的孩子在一起玩耍,也有一个互相之间试探,妥协,再试探,再妥协的过程,彼此在争执辩论中找到合适的相处方式。其实有的孩子攻击别人就是在试探----我可不可以欺负你,如果你不反抗,那好,可以了,如果激烈反抗,我知道这个人不可以欺负,以后小心。面对这样的孩子,我真心觉得应该让被打的孩子自由反击,让对方知道随便打人是会被打回去的,他应该记住这个教训。所以我告诉孩子,不要主动打别人,但被打时,要打回去。
对于这种情况,我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对不对。
尹老师有更好的建议吗?
你好:
很高兴看到你的来信,让我对这方面的问题又有了一个新的了解。
你信中国提到的那些替孩子道歉的父母,他们其实把自己的角色搞错了。孩子打了人,道歉的应该是孩子,而不是父母。父母当然可以表示歉意,毕竟自己是监护人。但父母的道歉不能代替孩子的,否则的话孩子做错了事,觉得有人替他逗着,他不仅不觉得内疚,还会变本加厉。这对孩子成长没有一点好处。
另外,确实有的父母私心较重,故意袒护自己的孩子,明处道歉,暗中充当“挡箭牌”,刻意保护自己的孩子。除了极度怕孩子吃亏,有的人可能还有一种想法,就是认为孩子将来到社会上混,还是厉害一点为好,所以他们有意无意地纵容孩子欺负别人,多占便宜,不受一点点气。这样做的好处是眼前确实得到了一些小利益,但终究,孩子得到的也只是小便宜,小心眼,小格局,对孩子的未来人生没有什么好处。
至于你说的“打回去”的做法对不对,我觉得从理论上说没有错,毕竟这样很公平,但它有三个问题。一是容易把小矛盾激化为大矛盾。本来孩子间打闹几下不是问题,如果每个家长都不教孩子攻击,防守就会不必要的。如果每个孩子都堤防着别人,他们的童年乐趣就会抽走很多。二是不好操作。在家里没挨过打也没间过家庭承压之间打架的的孩子,他没有“打人经验”,很难做出伸手打人的动作。即使能做出来,打几下合适?而对方又怎么肯乖乖站着不动,任由你打他?结果很可能是新一轮混战,如果严重了,可能家长也会参与其中,这样的结果实在是太糟糕了。三是即使公平地“打回去”了,是不是也教会了孩子报复,让孩子变得锱铢必究,这会不会反而让他将来吃大亏?
我想,人与人之间没有非打不可的交道,孩子间也是的。和哪些孩子能玩得来,就一起多玩玩,玩不来就少玩,不玩。一般情况下,孩子间有冲突让他们自己解决,父母过多地介入孩子之间的摩擦,只会使得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因为孩子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简单和单纯的,孩子们远比成人更善于原谅。实在有些孩子是小霸王,令人讨厌,家长也素质差,躲开就是了。我收到过一些家长来信,他们和家长都很痛苦,不知道该怎么办。这种情况,多半是孩子们自然选择的一个后果,你不好玩,我就不跟你玩,这其实是比“打回去”更好的“惩罚”。
我觉得只有绕不开,躲不过的挨打才有必要奋起还击,以牙还牙,否则就得不偿失了。
家长们对于不还手的但心可能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会不会因为总是忍让,孩子会变成受气包,二是会不会让孩子觉得委屈,心理上留下创伤。其实两种情况都不用担心。你问遍天下人,可以发现,没有哪个人说他有某种心理创伤是因为童年被某个小朋友打而不还手所致。一个小孩子能把另一个小孩子打多重呢,比起某些家长一个耳光把孩子打的流鼻血,实在不过像是蚊子叮了一口。很多家长能在家中真正爱孩子,从不打骂孩子,让孩子活的幸福,孩子内心阳光而自信,那么他身上会自带尊严的“铠甲”,任何人都不可能欺负到他。我说过,受气相是从家中带出来的,保护孩子最好的办法是家长自己不要欺负孩子。、
当然,孩子在外面受了欺负,家长不能袖手旁观,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你是他最可信赖的人,能从你这里得到保护和安慰,他才敢跟你说。如果这孩子和家长说了,反而又遭到一通打骂或批评,那孩子只能隐瞒下去,这样的内伤会非常深。如果家长不在人际交往上斤斤计较,孩子自然能学会豁达,如果家长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敢而得体地解决争端,孩子自然也能习得这方面的智慧。至于说要不要“打回去”,我认为这可以作为一个观念告诉孩子,但不要要求他一定做到,因为这并不重要,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孩子间的玩耍打闹而已。
谢谢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