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高效时间
接到说课任务之后,怎么办?

接到说课任务之后,怎么办?

作者: 32a02ac9115b | 来源:发表于2018-05-07 14:37 被阅读24次

    前几个礼拜,接受了一项任务,参加镇的说课比赛。

    这似乎并不是一件高性价比的事情。

    一看规则,三间学校共六名选手参赛,每间学校出两名评委,评出一个特等奖,两个一等奖和三个二等奖,也就是说,保底也有二等奖。

    二看评分标准,几乎每一条都是满满的主观,想评好也行,适当评差也问题不大。

    三看过往经验,不久前有过两个类似的比赛,我们团队的表现和结果都不尽匹配,由此推算,这次比赛拿二等奖的可能性高达99.99%。

    既然如此,岂不是随便准备一下,拿个二等奖就完事?毕竟认真做起来,也是一件耗费精力的事情。

    我考虑的,除了奖项的保底,还有一点,就是想测试一下自己的执行力和爆发力,看看自己能否在限定的时间内,打造出一个能交付的产品。一来离比赛也就一两个礼拜,时间成本不算高;二来和别人比较,也是一个自我反馈的好机会。

    测试的过程,也是自我提高的过程。

    (一)

    接受任务以后,如何准备呢?

    我的思路,是把比赛当成一次交流,把说课当成要交流的产品。

    这样,准备比赛其实就是做两件事:了解产品、打造产品。

    了解产品怎么做?搜索!

    搜什么?

    第一,搜别人的产品。选择“优秀说课视频”为核心关键词,利用各大搜索引擎搜索比赛视频,看看已经得到认证的优秀说课是怎么样的。

    第二,搜别人的思路。选择“说课”为核心关键词,搜索各种解读文章,大量“倾听”前人对说课的理解,从中提出说课的思维框架。

    第三,搜现成的素材。比如,我选择的是“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1)”,就以此为关键词,搜索各种相关的说课稿、教学设计和说课课件,这些都是不错的半成品。

    过去遇到任务,我会下意识地焦虑:这可怎么办啊!

    现在遇到任务,我第一个念头就是:哪里找到答案?

    为什么要搜索?

    因为世界上绝大部分的问题,都已经得到很好的回答,如果没有,我岂不是历史上说课的第一人?这等好事,怎能轻易落到我头上呢!

    (二)

    了解产品以后,怎样打造产品呢?

    一个完整的产品,首先得有用,其次得好用。前者对应产品的功能,后者对应产品的体验,因此,打造产品可以从功能和体验两个维度入手。

    1、功能

    想了解说课的功能,先得了解说课是什么。

    从时间的角度讲,说课可分为课前说课和课后说课两种。前者重在预设,后者重在复盘。

    我选择的,是课前说课。

    什么是课前说课呢?打个比方,我们准备上一节课,做馒头。说课就是要上课的同行凑一块,每个人说说自己会怎么教学生做馒头,以及为什么要这么教。

    说课能解决什么问题呢?本来我要教学生做馒头,但是没人讨论怎么教,所以只能凭自己的想法和经验来上,一节课下来,全班有一半的学生会做馒头了。有了说课,我可能会发现,将别人的教法与自己的教法融合以后,我还可以做到让全班九成的学生学会做馒头,同时自己还不费劲,另外还有更好的素材,让学生不仅更快上手,还能大大激发做馒头的兴趣。

    因此,说课的功能,在于提高教研的效率,一来帮助学生学得更容易,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功能的实现,有着一套相应的说课框架: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

    还是以做馒头为例子。

    (1)教材分析:为什么要学做馒头?

    教材分析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做馒头本身有什么用,进步空间如何?

    做馒头与其他技能之间有什么联系?

    (2)学情分析:学生是否具备学做馒头的基础?

    学情分析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做馒头的基础操作,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比如和面、发酵等等?

    学生是否已经具备足够的理解力,理解做馒头的基本方法?

    对做馒头过程中的困难,学生是否有心理准备和耐心?

    (3)教学目标:学生要学会做什么样的馒头?

    教学目标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做出来的馒头大小、形状、口味等等的指标是什么?

    做馒头过程中用到了什么样的基本方法和经典技巧?

    在做馒头过程中收获什么样的价值启发和生命意义?

    另外,从教学目标可以分析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学生在做馒头中,掌握哪些核心技能、理解哪些基本方法、体会哪些核心思想?

    教学难点是关于做馒头,学生有哪些是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4)教法学法:教学生做馒头与学生学做馒头的战略是什么?

    教法学法主要解决四个问题:

    如何激发学生对做馒头的好奇心和动力?

    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做馒头的原理和方法?

    如何帮助学生形成和巩固做馒头的技能?

    如何组织学生开展做馒头的变式训练?

    (5)教学过程:上一点回答的是战略,这一点要解决的是战术。

    教学过程主要解决四个问题:

    这节做馒头的课分为几个环节?

    各环节中,学生开展什么活动?

    各环节中,老师进行什么活动?

    各活动中,老师呈现什么素材?

    (6)教学评价:关于如何教学生做馒头的自我反思。

    教学评价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有哪些优点和长处值得肯定和坚持?

    有哪些缺点和错误需要商榷和批判?

    有哪些困难和疑惑期待讨论和解答?

    这样,说课的功能设计就基本完成了。

    2、体验

    一个好的体验,对功能会起到绝佳的推动作用。

    说课的功能,是为了提高教研的效率;而教研的本质,是同行之间的沟通,因此,体验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沟通的效率。

    实现沟通效率的着力点有两个:一是让别人愿意听,二是让别人听得懂。

    那么,从哪里发力呢?

    一个说课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逻辑表达演示

    逻辑是说课的核心价值,在功能的设计中已得到解决。

    表达的核心,是简单和稳定。

    简单就是不用怎么费劲就能听懂,专业术语越少越好,能用大白话就用大白话。稳定就是说课过程流畅自然,不会断断续续。

    为了达到这两点,我的做法,是使用说课逐字稿。

    说课逻辑大致清晰后,先完整地说一遍,同时用讯飞语记录制,说课逐字稿的初稿就出来了。接着,配合着初稿对表达进行内容上的梳理和结构上的调整,为内容之间的衔接设置自然的过渡语,删减重复啰嗦的话以及口头禅。修改完,再完整地说一遍,然后接着修改,如此迭代几次,说课逐字稿就逐渐成型了。

    我还意外地发现,逐字稿成型后,自己也基本上做到脱稿了。《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上学》里面提到了一条关于记忆的认知原理:记忆不是你想要记住的,而是你所思考的事情。修改逐字稿的过程,其实就是记忆的过程。

    近20分钟的脱稿过程中,将内容组块化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比如教材分析为一个组块,学情分析为一个组块,在说教材分析的时候,只需要留意学情分析的切换时机,其余交给身体训练后的条件反射。像教学过程的内容相对较长,需要再进行细分,把每个环节组块化就可以了。

    演示的核心,是多元化,尽可能调动多种感官。说白了,就是除了听你说课,最好还可以听点音乐;除了看你的PPT,最好还可以看点图片、视频、动画等等。

    这一次,在演示的多元化上,我做的还不够,除了PPT以外,还真没安排更多的演示,就连PPT也多是简单的文字切换。回想一下,主要原因是我高估了脱稿的难度,配置了过多的精力在练习脱稿上;另外,对于PPT演示的基本原则,尽管有所了解,但还可以再精细化一些。

    说课的准备完成后,剩下的一些工作,也就水到渠成了,比如教学设计、说课稿等等。

    (三)

    这次说课比赛准备的核心思考,主要是基于黄金思维圈和OKR工作法。

    1、why:说课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需要说课?

    2、how:怎样正确地说课?

    价值观:对于说课,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

    方法论:说课的基本框架是什么?

    3、what:说课具体做什么?

    系统能力:有哪些工具可以使用?

    执行计划:目标是什么,关键事件是什么?

    - End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接到说课任务之后,怎么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gam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