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
我不属于古城,对于这座城市来讲,我只是一个外来者。
北京有一个姑娘,让我爱上了西安,后来她在北京结婚。
322天前,我辞去工作,乘着火车从北京转到汉中,再坐大巴转到西安,这一路,我花了整整三天。
| 旧车票 |行走在西安,大抵是因为脑海里总在回想她关于这个城市讲述的所有,竟也会有几分似曾相识的感觉。
三百多天里,我尝试着去了她提到过的所有地方,大雁塔、回民街、兵马俑... ...从一个在钟楼盘道里绕了四十分钟走不出来的路痴,成了业余时间给零散游客做导游的赚钱小能手;也吃遍了她提及过的所有美食,甑糕、麻酱凉皮、肉夹馍... ...从第一次吃泡馍吐得遍地都是,到如今半夜两点会突发奇想的坐着摩的去回民街来一份马峰小炒。
习惯是个神奇的东西,两个人在一起,你会去迁就她的习惯;两个人就此分开,你会去模仿她的习惯。
时间会让故事沉淀,故事能让记忆发声。前天那个身在北京的姑娘微信问我,一年不见,在西安怎样,三言两语,竟不知怎样说起。
近一年来,我曾经创业失败,两度辞职之后,我在浐灞买了一套房子,准备事业有成后把爸妈也接来西安。也是在这段起起落落的时光里,我走遍了西安的角角落落,每一个公交站,我都曾驻足;吃遍了西安的街街道道,每一个餐馆,都忍不住迈步。后来我想,既然不知从何说起,那倒不如娓娓道来,恰巧我“待业闺中”以及单身待解救,有大把的时间去搜寻、去探索、去发现,亦有无限的精力来写作和分享,因此决定开通公众号,把在西安的300天以及在西安的未来写在这里... ...
美食也好、旅行也罢,哪怕是一场好看的电影,我都想写下来,因为那个永远不会回来的人,一定可以看到。
人生若只如初见,作为一个外来者,我并不熟悉西安,也许就是因为这份陌生,让每一次的发现之旅,变得尤为有趣。就像《初见恒美》里唱的一样:因为我不了解你,所以沉浸你美丽。相较于西安本土的native来讲,从今天起,我的每一次发现,都将是全新的。
如同不知道怎样给她讲起我在西安的一切般,关于公众号上的分享,我也不知从何说起,既然叫“初见西安”,那就从头说起吧。
| 回民街的甑糕 |北京姑娘曾经自豪的跟我讲过,西安的回民街是天底下美食最多最好吃的地界儿,除了大名鼎鼎的牛羊肉泡馍之外,回民的甜食小吃更是占据了西安小吃甜食界的”头把交椅“,最出名的,莫过于甑糕。
这是我到回民街吃的第一餐,因为天生吃不惯牛羊肉,初到回民街的我,就如同进了面馆的南方仔,遍地美食,却又遍不能食。直到我看到了“甑糕”,虽不识字,但是热腾腾的白气下面,是让我似曾相识的东西,因为这玩意儿,北京的胡同口,经常有卖。
| 自制甑糕 |很多人都误解甑糕是源于陕西的小吃,其实不然。因为好奇,我曾去制作甑糕的作坊参观,发现陕西甑糕都是用花盆蒸的,所以应该叫“盆糕”。而北京甑糕用的器皿,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那时中国就发明了一种器物叫“鬲”,有点像扎啤杯,底下有三足,点上火就用来煮肉,上面又置了一个特别像屉一样用来蒸的带盖陶器,这个东西就叫做“甑”……
| 陶甑 |甑糕除了炊具古老以外,它又是由我国3000多年前西周时期王子专用的食品“粉糍”演变而来的。先秦的“粉糍”是在糯米粉中加入豆沙馅蒸成的糕饼,并不放枣,到了唐代才发展成枣米合蒸。但是回民街也会看到一种名为“镜糕”的东西,虽然读音和“甑糕”一致,但是两者却相差甚远。镜糕也是用糯米制成的甜品,不过却是用的糯米粉,蒸熟之后,蘸上各类甜酱,再裹几层花生米,绝对是甜品中的尤物。
| 玫瑰甑糕 |一把油灰刀,一根木签,米、枣、豆便可以完美融合。端着一次性餐盒,在这样的寒秋,甑糕冒着白烟,嘴里哈着白气,一口下去,枣香和糯香合着豆子的绵软划入口中,这是古城西安给我的第一个味道,也是舌根深处,老北京刻在我心尖的味道。
关于甑糕,大大小小的苍蝇馆子,我都有过尝试,吃来吃去,还是第一次的味道最好,所以推荐西羊市街麻家什字东北角的【东南亚甑糕】,个人觉得这是在回民街必点的一道甜品。
| 东南亚甑糕 |其实这家店的店面挺小,甑糕被事先装在一次性餐盒当中,分成10元和20元两种大小(记忆里的甑糕依旧是两毛钱一洋瓷碗的样子),甑糕里面的枣用的是金丝蜜饯,而现在大多用的是普通的大红枣。怎样形容这样的味道呢,就像小时候蹲在胡同口,吃完甑糕还得把摔得各种掉漆的洋瓷碗还回去时那种一小口一小口抿着吃的感觉一样。
| 北京吕记甑糕 |不知不觉写成了西安和北京美食的对比,也可能这样的比较,可以让我更适应的去融入这座原本陌生的城市。反而言之,曾经有一个人这么强烈的给我推荐过这个城市的一切,相对于北京,尚且陌生的她也许也会像我发现西安一样,尝试着在北京寻找旧时的模样吧... ...既然如此,就尽兴来讲一下,与北京又有相似的另一款美食,豆汁。
| 帝都套餐|其实,在这里讲“对比”是不太恰当的。因为西安没有土生土长的豆汁,在北京,我们更愿意撇着尾音叫它“豆汁儿”。很多人一直以为,老北京人说的豆汁就是我们超市里买的豆浆,这是绝对的错误的,豆汁就是豆汁,最基本的区别在于,豆汁是绿豆做的,豆浆是黄豆做的。豆汁绝对不是豆浆的第二个名字。
几乎每个老北京起床后,都是顾不得刷牙洗脸,先冲到早餐档口买一碗豆汁儿,就着焦圈儿和酱菜,美美的“咥”上一顿,打着饱嗝儿回家,或者继续睡回笼觉,或者洗漱上班。这种痴迷,不亚于老西安对于胡辣汤的追寻。
| 油炸焦圈 |怎么讲呢,看名字就能知道,这道配菜是油炸出来的,可以理解成迷你版的油条,不过是凉的。豆汁历史悠久,据说早在辽、宋时就是民间大众化食品。现如今,豆汁是北京具有独特风味的冬、春季流行小吃。小时候的北京胡同里,经常能看见推着木桶卖豆汁儿的商贩,不管是冷冬还是早春,一碗热腾腾的豆汁,绝对是开启北京人民完美生活的一天。
西安人讲究三秦套餐,豆汁焦圈酱菜绝对称得上是北京人的“帝都套餐”。不过很少有人接受得了,豆汁儿的酸臭味。这种臭,区别于臭豆腐,举个栗子,在北京时,我带朋友去护国寺喝豆汁儿,旁边进来一对母子,天真的小孩儿经过我们桌子的时候问他的妈妈:妈妈,好像有人在这里拉了屎。由此可见,豆汁儿的臭,到何种地步。
| 三秦套餐 |生豆汁儿是水发绿豆加水经研磨,并除去大部分淀粉(用于生产粉丝凉粉等)之后的液体经发酵生产的。豆汁一般味酸,略苦,有轻微的酸臭味。发酵后的豆汁须用大砂锅先加水烧开,兑进发酵的豆汁再烧开,再用小火保温,随吃随盛。具有养胃、解毒、清火的功效,同时由于淀粉含量几乎为零,对控制血糖具有积极作用。
而如今,在西安也能喝到和老北京一般正宗的豆汁儿,虽然我不是睁眼必寻豆汁儿的老北京,但是推荐西安的朋友,去尝试一下豆汁这种“怪咖”,或许你的美食领域,会打开新的大门。所以推荐【华天小吃西安门清真店】,绝对能达到身在西安,胃在北京的境界。
| 华天小吃西安门清真店 |小道消息说,华天小吃和北京的护国寺小吃是一家,因为据我发现,这两家店的菜单、价格、卖的小吃基本雷同。各式的北京小吃,面茶,豌豆黄,艾窝窝,豆汁,凉面,糖火烧等等也基本能达到老北京的口味儿。来西安后我去过几次,位置还是太少,每次都需要等位子,但是店里客人多是外来旅游的,西安的本土居民真的不多,看来,西安人民对于美食的热爱,是独钟本土的。
| 北京护国寺小吃街 |嗯,先到这里吧。说好了从头说起,回想起来却净是繁琐。
我不知道花了一天时间,将这些可能没有一点点用处的文字码在这里有什么用意。大概缘于如同当年身处北京,被各种安利,恨不得下一秒就和她飞回西安一样,我也想用自己的文字和图片,把我眼中的西安,安利给每一个人,也包括在这片土地上落地成长的西安人。
世上不是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用初见的眼睛,抱着好奇,探索身边,一切美之为美的东西。不限于美食,不拘于旅行,不困于娱乐,只要是我看见的,我都想分享,都想让身处北京的你,看到。
笔耕不辍,定期更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