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急匆匆地走进店里,来到客休区。
他客气的跟茶水员要了一杯红茶,端着有点烫手的杯子,转身顺势坐在了旁边棕色的沙发上。
右手边两个黄白条纹相间的抱枕横七竖八的摆在沙发上。他顺手拿起一只放到肚子上以方便垫起双手去看手机。
半天的忙碌让他有些疲惫。但更让他沮丧的是今天拜访的几个客户都没有见到客户本人,这样的拜访结果无疑让他有一种白忙活的感觉。
这会,他坐在沙发上回顾着今天的拜访。不能说他不努力,但的确今天确实没有见到客户。
今天他的运气是差了一些,可能明天就会有好运吧。
客休区的旁边就是展厅。从展厅里传来嘈杂的声音,应该是客户和销售之间在沟通者着什么。或许,销售正在卖力的给客户讲解某一辆车的优点和功能。
服务台的三个穿制服人员热闹的聊着天。在聊天之余熟练的跟客户交流和倒茶。看得出来,他们已经工作很久了,彼此之间既有默契又有热情。
客休区的人有的在默默的看手机,有的在小声打电话,有的在发着语音信息,有的戴着耳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之中。应该说,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之中,通过手机他们和整个世界沟通。
产业的变革在短短几年就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传统的品牌都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新兴品牌从产品到营销再到服务到模式都采用了全新的理念。
如果要说商业最大的变化在哪里,我那可能就是回归人本身。不论是时下流行的情绪价值还是性价比,无不透露着人们对于商品的审视和自身的思考。
人是目的,不是手段。在很长一段时间,商家把人当作实现商业目的的工具,他们认为消费者是无意识的,消费行为是可以被塑造的,只要营销做得好,就能产生和制造一大批消费者去购买产品。
消费者只是他们实现商业目的的一个工具而已,一些产品的设计和服务包括营销全都围绕着成交去展开,对于人的需求人的尊重少之又少。
而随着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商家面临全新的商业环境。产品同质化和消费者理性化就像两把刀插到商家的胸口。以往的营销手段方法逐渐失效,全新的营销理念几乎一夜之间就被接受。真正的为以人为本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可以实实在在看得到的具体的行动。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在整个消费环节的透明化。消费透明公开极大减少了买卖双方之间的博弈,同时销售人员也能将注意力转移到如何更好的服务客户讲解产品,让客户或者潜在客户享受好的体验。
其实最好的地方还在于客户感觉到了被尊重而不是欺骗。以往的一些商家的捆绑销售套路销售不公平条款都会逐渐减少,全程透明公开,双方你情我愿。成交之后的客户也会对商家有好感,基于产品好的情况下也会去进行二次传播和转介绍,最后剩下一大笔营销费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