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原五联村的那年那事(下)
五联村老大队戏楼后面,就是北庄子。 北庄子处在稍内深展的地片,所以其地很平坦。 庄子,一般能称作庄子的村庄,大都是在比较平展的地块。一般叫堡子的,大都在崖畔之高凸处。 北庄子,不算太大,也就是总共十亩左右大吧。南北长有百米吧,东西稍窄一些。这个庄子在我记忆里,四面的城壕圈的很完整。当然城墙在早年头己挖倒沃了肥再拉运地里上了庄稼。庄子出外的口子,也就是南北中间有一条填平城壕留的窄路。我记得庄南村口有一个精致的照壁。照壁的古代讲究是外挡邪气内护福气。所以每村的照壁,都是自村上原始立根住人起就建垒了。故而一般照壁两侧都有一个古根盘虬树身粗大的老槐树。所以照壁和老槐就都是第一代先人留下的创业物证。 北庄子,中间有一条南北通城的主街道,两边门当户对。其院内的祖屋平瓦稳柱正墙明窗,都是很有财气的大瓦房。且家家房脊相连,瓦面相通,其睦邻和居气氛福弥全庄。 北庄子总共有百十户人家,列为八九队。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由于城庄内人居太过挤密,生活受阻。这便有三分之一的人家移迁到庄子城门以南的地片。那个年月盖房垒屋的人家,由于物困民艰,大多都是单斜面丘字型土厦房或低矮的土大房。就建不起老祖屋那前是木造板檐墙中有粗直梁柱的富气房。 北庄子,安居着关姓刘姓和张姓人家。相互乐乐和和,久处了几百年或几千年。
无据可考,意想而己。 再回到老大队院子南与老学校门北的这个大操场。从大操场往西,顺五队麦草场院子北墙的土路西走百米,再顺南北主路的丁字口往南走百米,这百米是一条凹沟套,就到三盘沟台城北沟中段。这里有一个斜坡可上台城。咱们不上斜坡,顺北壕沟底边往西直走,过百米后,就到了城西月牙型涝池。顺池边西走,再北拐三四十米,就到了四队向北向西的岔口。咱们向西上这四队崖畔的小斜坡,这就上了崖畔顶。再往南走三几十米,就到了引渭渠虢镇隧洞东洞口崖畔的上面顶部。从这向南就可下塬坡去虢镇火车站厂区。咱不下南面,从这直往西走,这是一个很直条的田地土道。这土道有四五百米吧,走过这条西直路,就到了范家崖村庄处。
现在走到的,是范家崖一队东涝池边头。这涝池在这东西主路的路边南边。 这涝池不大,也就直径二十米左右。这涝池为附近人家的平时洗衣带来涤物便利。 这涝池上面西南,就是一队二十几南场里人家。这片人家,是一个`L'型北伸五十米再西拐三十米的街道。两边都挤居着不规则院落人家。这一队二十几户人家片区西边紧挨着二队十几户人家。这一片叫场里的人家,是从范家崖北庄子和南堡子近二三十年搬迁出来的。 这片场里的散村庄南边,也就是东西主路南边,就是一队的西边牲口饲养院和东边的大麦场。 这大麦场和饲养院南边,就是一队座南朝北的,叫堡子的老城。 一队的老堡子,南座塬边,与塬下的六一五厂区的北塬边厂墙紧挨。东壕西壕与北壕都还围绕。旧时只有北城门前又一条与北勾通的城门窄路。老堡子的城墙城门楼我们这一代没有见过。据老人们说,旧时很紧固严实。 这个堡子不是很大,也就十几亩地左右吧。这块基本上是方型,东西与南北各有八九十米吧。城内有西中东三个南北街道,由于私院排序稍凌乱,故街道有些曲弯。 老堡子城的西边,就是范家崖村的老戏楼。这戏楼与堡子北城门前的一队饲养院齐平。
范家崖老戏楼,座南朝北,台前是二队的大麦场,这麦场有十亩大。麦场子再北面,就是二队的牲口饲养处。 先说老戏楼,这老戏楼后是占一半的高台上的戏房,前是占一半的高台上戏舞台。这戏楼东西两边都有高台宽一米的露沿台。我们小时候在上边跑动。经常从露侧台沿上就顺前台角翻攀过去,就跑进舞台上。因为前舞台的前基台座有近两米高,一般人是很难直接爬上去的。 范家崖这戏楼是古建技艺的高匠之作。我记得内里的大梁大柱大檩大柃的材质粗大圆直,且屋架的相互合接卯插制作得木艺极其精湛。而且,这戏楼的前檐饰面飞檐跷脊,花壁雕门,很是精工细作。这戏楼也算是秦雍大塬区一处的古戏杰作。 范家崖,由于村量偏小,估而平时古庙会很少策划演大戏。我记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五联村有自演剧团。所排的《红色娘子军》《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等常规样板戏,隔三岔五,在本戏楼上热演。那演时的人山人海,人头攒动。令我印象深刻! 范家崖戏楼,可能在七八百年前祖先建村初期就有乐兴而建。她佑福了这个村多世多代。最后在一九九三年左右拆掉了。 大戏楼前是二队饲养处。饲养处一般是前露天晾牲场。 再是一长排宿牲房与草房和马车房,房后就是土墙围的草垛子草料场。 这二队饲养处西边,就是范家崖村老庄子的地片。
范家崖老庄子,设在四周平坦之地。 这庄子坐北朝南。这也是一个很标配的关中西塬老城村。古时期,她高建城楼高垒城墙,四周外堀深壕,以最大的限度挡往匪祸的侵袭。 当然,时到我们小时所看见,就象方圆百村一样,恰逢社会平安稳定,而全都将城楼城墙拆掉肥了粮田。 我记得,我们十一二岁左右的七十年代中期,村口西边的一座城垛子还荒立在那,后来也挖掉了。 范家崖老庄子,稍微大一些。东西南北各有一百五十米。城内一条主街南北向。街距较窄,其对门对户的街房檐只有五六米,估而街内光线总感觉暗灰乎乎的。这庄子,南面的二队与北面的三队基本各占一半城片。这庄子主街两边的住户, 有的有街房,有的就是一个小矮街门楼,进街门,直接是院子,两边对应厦厦房,后面是大堂厅房。 这街门沿街齐平,后厅房也基本上从南到北成排齐瓦。 老堡子和老庄子,基本上都是齐整整的范姓人家。和零散几家的贾王杨姓。 范家崖村大小队也较大,人口与地亩基本上占五联村的三分之一多。
五联村,总体队型排号是三二一五四八九六七十与十一队组。本村村型的东西直平、南北畅开、相连相牵、互敬互爱。这么一个整体条直的村容形成,得益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村政府的大作为大设计大规划和大排序。也得益于上级党和政府的惠民大政。更得益于当时期五联爷辈父辈们不甘守旧不甘守艰不甘守困和不甘守庸的顽强拼搏精神,才是全部十一个生产队近八九百户人家齐整整的向北搬迁己现在的风水宝地。 而今,五联村迎合新时期的政府的发展大局和大惠。 街路硬化,街灯夕辉,街容整洁,街门光亮,户院花簇,房楼瓷明,厅堂饰美,屋设华丽,电器齐备,其院内街中,生机盎然,和和睦睦,乐度四季,福气弥漫! 好一个安居乐业胜地。
噢,咱的五联村!
[{陈仓蚊龙文写工作室}
专业撰写:景区诗赋,古寺铭记,厂史厂志,村史村志,家族史记,个人传记。并制印成精美图书。
文笔深厚,文采雄健,文风妙趣,文心朴诚!期待为您,留史耀名,为未来留记,为子孙后代传继!(手机:15384676079微信同号)
(在著名作家平台持续发表作品有:
《虢镇印象》一二三
《李家崖厂区的温情暖忆》
《想咱虢镇火车站》上下
《大观千渭星城》
《渭河流过虢镇城》
《西府美食系列》十二篇(蒸面皮,擀面皮,搅团,大麻糖,哨子面,粑粑馍,大扯面等)
《虢镇逛会记》
《虢镇剧院看老戏》
《想咱虢镇电影院》
《宝鸡啤酒我的梦》
《老虢镇寄卖所》
《老虢镇经纪人》
《咱们的双鸥洗衣机》等三十余部虢镇老风情浓念散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