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话说五联村(上) - 草稿

话说五联村(上) - 草稿

作者: 陈仓蚊龙 | 来源:发表于2019-11-21 20:25 被阅读0次

周原五联村的那年那事(上)


五联村,位于陈仓区虢镇火车站正北塬边。位于千渭之会千河北塬与渭河北塬的交接处。 也就是周原镇偏西一些的的南塬边。 这个村,双排村街,条条长长,直贯东西。全长二千多米。她东与塬下光芒村齐头,西与老六一五旁的李家崖村南对。这端直超长的农村街道,在我记忆里,还凤毛麟角的少。这街,不但之超长,而且平直,从西街的最顶头向东望,天气晴朗视野好,会瞅见一千多米外的东街影色。所以说,这长且平坦的程度是很难得的。 村庄的形状,大多数的是田字型或回字型的方块状。这种方块状,优点是紧凑,中守,团结且热密。弱点是围阻,臃肿,闭塞和行滞。而长条街型,在旧年月是松散,静冷,易盗并不收气。但在现时月,优点明显,南北通透,东西顺序,出行便利,归家静安。晴来多迎阳,雨多易排涝。春来暖风抚,夏暑凉气透,秋凉风拂帘,冬来雪打窗。


五联村,这个名字,文革时,曾改名叫五星村。文革后期,复又叫五联。五联,当然是五个小自然村合并组团而成。现在,你骑个电动车,滋溜一下,不到十分钟,就会从老王沟窜到范家崖西头。由于现在的平直街道,一下子拉近了东西的物理距离和情感距离。

有道是物华天宝天时地利。其实每一村落,她的落座之处,都有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五联村,与其它周原镇众兄弟村最大的不同点,是她距离跨度偏大,因其跨度大,就出现了东老王沟与西范家崖很有趣的人文差别。也更出现了与其三盘沟与其东壕沟与其北庄子很明显的细节地形差别和人文差别。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叨说叨老旧时期的五联村很有意思的人文景态。


五联村,旧时的村址位置,是在现在村南几百米塬边的位置。由于塬边呈弯曲自然形态,故而旧村落就七零八落的散布在塬畔的沟沟台台与壕壕坡坡间。如果用形象的比喻,五联村极似`弓'字形布局态象。 先说东头的老王沟。


老王沟,处在南瞰光芒村北依南王村的位置。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老王沟所有村民都凹居在塬边一条南北一百多米的沟壕中。这沟北为上坡,沟南为下坡。其人行交通状况极为困滞。这老王沟地形呈隐蔽形态。如若远退百步之距,你看到的是塬台平坦,树树草草。压根看不到有人家存在。只有晌午饭时的冉冉炊烟蓝蓝升起,才能使人感知那沟里有许许多多的人家存在。 老王沟,由于地处在沟槽之中,其近十米高的崖畔,起到了旧时期防盗防匪的功能。如果盗匪进沟,其沟里人两头一堵,关沟打狗。那盗匪只有哭爹喊娘跪地求饶的份。所以,老王沟就依其设防的自然形态,省了台塬村挖壕沟垒城墙的工程劳累。 老王沟,村民不算多,但姓氏之多是其他四个村比不上的。我记得旧时在老学校上学时,与老王沟同学聊起姓氏的趣事时。老王沟同学掰着指头数了十七八个姓。实在叹为观止。如杨雷姜刘任安,张王赵李侯,等等,记不全了。在一个小坳沟中,只有八九十户,三百多人中,居住着这么多姓氏的人家,这在陕西省的众多乡村中,实为罕见。我们非常敬佩,众姓之沟的乡亲,在几百年乃至千年的岁月里,历经风风雨雨中,能够和睦相处,守望相助,互敬互爱,与邻为亲。确实是个奇迹。

老王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由于沟凹交通问题日益突出,便是最早往沟上面平坦地片移迁的村庄。我记得在一九七八年前后就往上迁移了。 于是,几年后的那八十年代初期,南北两小片的十组十一组就安居在平坦坦的五联最东头。 当然,老王沟西边紧挨的,是六七组。这两组处现处在虢亚路五联坡上以东的位置。这位置离南塬边最近,当然也很平坦,其交通状况极为便利。然而,旧年月的六七队,却是没有这么好的安居条件。也可以说是五联村居住条件最困艰的地片。 说起六七队,就不能不说三盘沟老城沟的旧风景。


三盘沟老城,处在渭阳柴油机厂新二村正北的塬边位置,也就是老引渭渠虢镇隧洞上面的高崖畔塄边沿。当然也就是现在五联八组与四组正前方四百米的位置。 那时三盘沟老城东是台沟,南是塬崖,西是条沟,北是城壕。三盘沟东坡六七队北街五队南西街四队就挤居在一块四周凹沟而凸冒的土台台之上或东西两头塄沟之间。

三盘沟土台台东西长有二百多步吧。南北有百十多步。其城上有一条东西北正街和东西南偏街。北正街两边住户,门对门户对户,排居的比较紧凑。南偏街是个半片街,街北住户,大门向南畅开,二十几米就是塬崖畔,每天瞅见下面厂区烟筒冒烟和听见机器叽哇声。 这三盘沟老台城,四队就住在城西的一个南北短沟中和一部分住在城上南街的地片。 我记得,旧时人们叫三盘沟老城叫昆城。比如说,我到昆城去呀。或者给别人说,我到昆城西面往了哩。至于是不是这个昆字,有待考据。 老土城里,五队就挤居在北正街中段以西的位置,和一部分北壕沟几家人。北正街中段以西是六队吧。而七队,就住在城东崖畔沟沟岔岔的地段。我记得,这是地处最不便利的片区。从东城台有一条弯弯的羊肠窄坡沿着一条的弯沟边曲曲折折而下,直到引渭渠边。这七队的人家就往在岔沟的崖畔处。每家都有靠崖窑洞,窑外有一两间土厦房。 我记得东沟台那,有一窝泉水,使俯近人家生活挑水和洗水吧。而西沟那边,有一个月牙型的涝池。为西城人提供洗衣便利。我们范家崖西片人去大队部办事和去学校上学,从涝池北边绕过那是必走之径。 有意思的是,老城西片的人,要下塬去六一五厂区商业街,步行要经过引渭渠隧洞沟套的半崖`冂'型窄窄小路。这细小崖路,也就半米宽,二百多步长,路上面是近二十米悬崖畔,路下面是近二十米的悬崖畔,和那崖底闪晃晃的渠水。不经常走这半崖路的人,那是头昏眼晕,心惊肉跳。我们范家崖经过此路段时,是从崖顶绕过向西走回村,不必走这崖路。我不时耍趣走几次这路,那个胆怯劲现在想起来就冒汗。我是身贴着崖壁,手抓着壁草枝,一步步颤挪着,头晕眼花的走过那步步惊心之道的。而经常走这路的西沟人,练就了相当的功夫。每回回我看见那背着百斤背篓或担着百斤重担的人,稳稳自如的走在那悬崖路上。作为他们来说,习以为常。而我到现在想起来,就感到钦佩和叹服!当然,这是生活路径难行的当时特征。 现在的新平直街道,六七队与四五队被八九队间隔得老远,似乎亳无牵挂。其实老年月,六七四五是挤在一个土城周围的。六七队,张田薛王占大数。四五队关与刘占全数。我记得老台城上的老宅大瓦房还是很有家底。总之,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史村,还是有浓郁的特定老街久年气氛的!(上)

[{陈仓蚊龙文写工作室}

专业撰写:景区诗赋,古寺铭记,厂史厂志,村史村志,家族史记,个人传记。并制印成精美图书。

文笔深厚,文采雄健,文风妙趣,文心朴诚!期待为您,留史耀名,为未来留记,为子孙后代传继!(手机:15384676079微信同号)

(在著名作家平台持续发表作品有:

《虢镇印象》一二三

《李家崖厂区的温情暖忆》

《想咱虢镇火车站》上下

《大观千渭星城》

《渭河流过虢镇城》

《西府美食系列》十二篇(蒸面皮,擀面皮,搅团,大麻糖,哨子面,粑粑馍,大扯面等)

《虢镇逛会记》

《虢镇剧院看老戏》

《想咱虢镇电影院》

《宝鸡啤酒我的梦》

《老虢镇寄卖所》

《老虢镇经纪人》

《咱们的双鸥洗衣机》等三十余部虢镇老风情浓念散文。]

相关文章

  • 话说五联村(上) - 草稿

    周原五联村的那年那事(上) 五联村,位于陈仓区虢镇火车站正北塬边。位于千渭之会千河北塬与渭河北塬的交接处。也就是周...

  • 话说五联村(下)

    周原五联村的那年那事(下) 五联村老大队戏楼后面,就是北庄子。北庄子处在稍内深展的地片,所以其地很平坦。庄子,一般...

  • 话说五联村(中)

    周原五联村的那年那事(中) 五联旧学校,位于三盘沟老台城北壕沟北崖畔上面的位置。学校面积有十几亩大吧。南北有百米,...

  • 英雄水库,水上栈道,云湖仙境

    英雄水库,位于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之北端,北岸是南联村,东北角是公有村,东岸是五联村。 水库的西北方向,隔虎口山与余...

  • 山联村

    最美乡野山联村,无锡标杆天下闻。 错落有致田园景,三色花开顾山孕。 相思红豆梁代蕴,金秋十月黄菊芬。 旅游休闲新路...

  • 8.15戈壁徒步心得

    敦煌戈壁徒步心得 - 草稿 - 草稿 7.30号晚上6:30左右天下着大雨,接车司机打电话说车已到楼下,我随手...

  • 「水彩」水彩人物教程

    打草稿,自动铅笔打草稿,刻画人物五官 上肤色 瑰红+黄+橙 阴影部分紫蓝 分出冷暖 继续加冷色阴影,区分冷暖 整体...

  • 梅联村记事

    离开印尼一个月了,经常会想起巴丹拜那个小村子。巧合的是现在我同样住在一个小村子,同样在一个海岛上,很难不会...

  • 话说(五)

    事情变得有些复杂了,人性之间最深层次的交流永远不会流于表面。嗯!不对,应该是这么讲,只要在某一件事情双方都没有...

  • 五律·初访浪石楹联村

    【五律·初访浪石楹联村】 夏 天 雕栏依旧在,寂寞染尘埃。 块块青砖垒,幽幽石板台。 古楼香翰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话说五联村(上) - 草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khx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