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读完《我本芬芳》,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周围很多的家庭,不都是这样在过吗?表面上的婚姻完满子孙满堂被众人称许的后面,是多少人丧失了个人意识的委屈求全呵。
然而,终有人觉醒了自我意识,勇敢地把婚姻中的困惑与不甘心,用手中的笔,呐喊出来,包括中间无数次想离开,甚至想自杀的痛楚。
杨本芬81岁了,在连桌子都摆不下的四平米厨房间,依然饱满着写作的激情,一天天地写下去,一步步揭开了被岁月掩盖的真相,从而让自己得以被看见,被救赎,被抚慰。
其实,还是有代沟的,象她那样的日子,我觉得自己肯定是忍受不了的——可以贫穷,可以离多聚少,但是,不能没有爱,没有彼此欣赏和珍惜。但我不能苛求上一辈人,在生存尚且艰难的时候,就奢望精神世界的高度。
最后的尾声,读来让人心酸。
她问“再过几个月,你八十八了,我八十一了,总有一天我们会分道扬镳,再不相聚。假若真的有下辈子,我是说假如,你还愿意和我在一起吗?”
他摇了摇头。
“不愿意?你再想想,我一辈子对你那么好,怎么会不愿意呢?”
她颇不甘心地说,“我等会儿再问,让你想想清楚。”
过了一阵儿,她又去问:“下辈子你还愿意和我在一起吗?”
他依旧摇头。
“摇头不算,你亲口告诉我。”
“不愿意。”三个字说得极其清楚。
。。。
“她终于知道,这六十年的婚姻——大家眼中的钻石婚——的确也是固若金汤的婚姻,只是她和他都没能获得幸福。
她有她的伤痛,他有他的伤痛。
悲惨孤独的人更宜相爱,他们本该相爱的。
但现在,一切都来不及了。”
我的泪,慢慢渗了出来。
不仅是作为记录者的她认为这段婚姻是错付了,而另一方,同样也不认可,那这60年的婚姻价值何在?就纯粹是为了下一代吗。
婚姻果然是需要运气的,有的指向幸福,有的却使人心碎。
再不济,至少我们曾经相爱,曾经拥有过幸福的时刻,我也曾经被视若珍宝。比起很多人,是不是已经足够幸运?
这本书,也打碎了我所有关于写作的“矫情”:写作真的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东西,一个人,一个有着自己独特生活阅历和思考的人,就可以想写就写,不用讲什么技巧,朴素而单纯的文字讲述就已经很动人。
“生活本身就是小说,努力活着,就是在书写跌宕起伏的情节。”
诚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