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终于读完了。
每次读后写感受其实就是自己与自己的交流。嗯,书读完了,就想告诉自己读到了些什么,又有怎样的认知。
《新理学》不是一本易读的书。冯友兰先生在书的绪论中做了两点说明,一是说新理学是“接著”宋明以来底理学讲底;二是说的理学即是其书中所说之理之学。所以要想很好的理解《新理学》则要对儒家的思想有所了解,更要对新儒家的理学有所知,只是自己对上述知识积累甚少,因此对书中之理之学就是囫囵吞枣解之不易。
“新理学”由于大体是承接了宋明道学中之理学一派,那么用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观点看,就是对理学的“扬弃”,是对理学之理、气、道体、大全等哲学观点的变革与发展。新理学也是一部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哲学。就自己的理解,通俗的说,对于世界或者说宇宙中的一切事物之所以是一切事物的样子,是因为形成事物的原料依照了其样子遵循之理之程序形成的,其中原料就是“气”,形成的程序或说过程即是道,形成所事所物的原因就是其理,那么所有的一切或者说至大无外的大一就是大全了。
另外,新理学虽然是一部“接着讲”的哲学,但它却有很多新的观念,并且吸收和发展了佛家、道家的很多理论,就象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评说新儒家的那句话,同样的适用他自己的“新理学”:“它比道家、佛家更为一贯地坚持了道家、佛家的基本观念。可以说比道家还要道家,比佛家还要佛家”。
哲学是思辩的学说,所以所有关于《新理学》的内容描述都是积极性的知识而不是哲学。那么我们读哲学对于大多数人并不是仅想学哲学这些积极性的知识,而是想培养其哲学性的思想或者想在哲学中找到慰籍。对于后者更是无神论者所需,因为对于人的终极问题,宗教能够给予信众实际的简单的信息,那就是神祗或其超自然的力量,而无神论者一样有对超乎现世追求的欲望,那就只有靠哲学获得这样的力量。好的是哲学比宗教提供了更为直接的途径,在哲学里无需祈祷、无需礼拜,也更加纯粹。就象冯先生在哲学的精神中所言,对于超乎现世追求的欲望、对于人的终极问题,按照哲学去生活,也就体验了这些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