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怎么来的,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单知道马爸爸说过这是做人极大的福报;只是椰菜君今生不幸,做人极不成功,到现在也没机会享受这等福报,确属终身憾事。
不过这么好的福报,谱系孩子们,倒是早早就享受到了。看一看他们的行为干预安排表,是不是从天没亮到天已黑,排得满满的?
要问下ABA师傅们,为啥要给谱系孩子们这么满满的福报呢?其必曰:ABA干预是基于科学基础的!每周干预40小时是最佳的!越多越好的!要是你再问,这每周最佳40小时干预,根据在哪里?荣幸得到行为分析认证委员会(BCBA)剃度认证的师傅们或许会拿出BCBA的指南,翻到某一面,指给你看,瞧,指南说了,要想全面干预,一个星期得30~40小时,最最起码也得10个小时!还有啊,记清楚,除了俺们这ABA,别的干预,学校啥的,一概都不能作数!
所以您算算,孩子一周40小时干预,刨去双休日,这一天就是整整8小时,不是妥妥的全职工?怎么也得上点别的啥课程吧,那只能算做兼职。这样算起来,这些谱系孩子们,996的福报都是轻的。
饶是如此,家长们还免不了提心吊胆。因为您只要觉得孩子进步不大,进步慢那么一点,ABA师傅们必定说,这都是干预强度不够!俺们白天操着卖白粉的心干预您家孩子,你接回家了就当白菜养?俺们的黑汗都白流了?干预时间加起来!你最好还得多学着点,回去继续干预才好用!
要是一天有25个小时,多的这一个小时,估计这孩子们都得干预起来。
但问题是,虽然ABA师傅们这么讲,BCBA的指南这么说,总得有个根据,有个来源吧?不然椰菜君也来写一个指南,说一天得干预26个小时,并且这第26个小时尤其关键,是脱圈的核心,您信还是不信?
一星期干预40小时目标,有根据,有来源吗?
说有也有,说没有也没有。
因为它的根据和来源,就是ABA干预的祖师伊瓦尔·洛瓦斯1987年的开山之作。在这篇论文中,洛瓦斯安排了三组谱系儿童,分别接受每周平均40小时ABA干预、每周不超过10小时ABA干预、不接受ABA干预;然后发现第一组19个孩子中,有9个“脱圈”;第二组19个孩子中,有0个“脱圈”;第三组21个孩子中,有1个“脱圈”。因此,说它有根据和来源,当然是可以的。
但洛瓦斯做了干预时间长短的优化比较吗?显然没有。不仅他没有做,他之后的ABA干预研究,也没有人做。
孤证不立。知道一些科学研究逻辑方法的人,都明白只靠一个证据,所得出的结论,如果有说服力的话,也只能是非常弱的。从这点说,一星期40小时干预目标,可以说是没有根据、没有来源的。
我们用常识来思考就知道,和NT儿童一样,谱系儿童的具体情况一定是各有不同,症状严重程度不同,智力高低不同,自身发育速度不同,家庭贫富不同,父母关注程度不同,这些都会让他们对干预——如果真能等同给予的话——有不同的反应,这还不说没有考虑他们实际病因会有不同。很显然,不同谱系孩子所需要的干预强度——主要是干预时间——肯定也是不同的,不可能有一刀切,都力争一周干预40小时的事情。而且事实上,这一点早已为多项研究,包括洛瓦斯的1987年研究所指出。
那么,ABA师傅们,凭什么说一星期40小时干预才是目标呢?越多越好呢?吃药吃过量了会中毒你不害怕吗?
洛瓦斯当年为什么把一星期40小时设置为实验组的干预时间,恐怕难以考证。不过按“奥卡姆剃刀”原理来推测,它可能有一个非常简单的解释,那就是一星期40小时,正好就是一星期上班5天,每天8小时的工作制。如果你是一位全职的ABA师傅,你难道不觉得这个安排真是恰恰好吗?
本文主要参考How meaningful is more? Considerations regarding intensity in early intens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一文,原文2019年7月发表于Autism;全文可以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获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