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一种修行,人生有阅读足矣。对于真正的悦读者来说,相信,这是一种发自内心自然而真切感慨。
然而,我在此说的,阅读是一种修行,不仅是通常意义上对于个人品行的修正以及心灵的丰盈而言的,更大程度上,是对写作这项精神性创造与生产活动而言的。因为,我从这本因热爱阅读进而写作的个人专辑“窥一斑可见全豹”。
笔者对于阅读的热爱并身体力行进而极力推广是由来已久的。自觉在学生身上也已经初见成效,其一,是较多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形成自觉并热爱读书的习惯;其二,是出现了诸如热爱写作并足以促成个人专辑的文章分量的出现。这一切都是阅读进而写作的习惯养成初见端倪的成效,诚然可喜,更希望能持之以恒,终成大业,此乃后话。
真正的语文学习未来与成败在何方?路就在脚下:让学生爱上阅读。私以为,语文,从课程本身的字面意义来说就是语言文字的驯养与促成,而这个过程,主要不是老师在课堂的讲授,而是学生为主体的不断地海量阅读。如此而来,学校语文课堂老师的主要方法,就是老师尽量少讲而让学生多读,不断阅读,培养学生真正的阅读习惯,开启学生喜欢阅读、热爱阅读以致嗜书如命的“苦读”——愿意啃大部头书为嗜好。如此而来,语文即不教而自学成才,因为,对于语文学科,尤其是真正的语文素养形成而言,它本身就是一门自然学科,可以通过自修即多阅读自我修行来促成的,关键的关键在于学生喜欢并热爱阅读,使阅读硕放实化。可以说,没有阅读,语文学习的完成基本是不可能的。
也许,有人或说,阅读,不是浪费时间吗?对于当下学生如此紧张的学习来说,其实不然,对于持此种观点的人,一个是认为读课外书是没有用处的,这是在当下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的熏染下人们的理所当然,所以有阅读浪费时间一说,其二是阅读是需要假以时日方可见成效的事业,因为阅读本身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润物无声”的缓慢进程,对于目前事事都需要“立竿见影”之效的人们,这似乎是等不及的事情。事实上,对于语文学习而言,恰恰需要多读课外书这种“无用”之功方可实现真正语文学习当中最大的“有用”之效,因此,语文学习“功夫在课外”。
因此,对于阅读,于语文学习而言,至关重要,如何强调都不过分,因此,能否培养和形成学生日常生活喜欢以致热爱阅读,是一个语文老师首要且最重要的任务,没有之一。
正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阅读习惯的养成,这是一个软件,非强制所能达成。必须靠家长或老师的身体力行的潜移默化式的引导方可完成。阅读这件事,引导就是告诉学生或强调它在语文学习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还有就是具体好书梗概的推荐与导读,这就是“抛砖引玉”的作用,也是语文老师课堂教学阅读方法指导外最为重要的外延。然而更重要的就是身体力行地做阅读的示范者,并把课外阅读课堂化,这想工程绝非一日所功,可谓是工程巨大,此言并非“大言不惭”,而是实事求是,对于具体操作过程,在此不赘言。然而,真正引领好学生喜欢以致热爱阅读,真正形成了嗜读的习惯以致阅读生活化,那一切就基本大功告成。至于阅读的品位、阅读的质量、对良莠不齐的书籍的分辨等等之类的阅读方面的具体事宜,适当引导,假以时日,自然天成。因为,阅读是一件很私人化的精神生活,语言文字的理解、文章写作技法、时代背景的引申、文化内涵的体悟等等阅读理解层次深浅与领域的宽窄,都是需要在人生阅历、知识结构、个性品位、情趣爱好等等众多领域与时间的具备方可达成的,这也许就是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所说的“深人所见于物者亦深,浅人所见于物者亦浅”,更是阅读理论中“一千个读者就又一千个哈姆莱特”现象的理论根源。由此看来,阅读,是一项极其复杂而深邃的精神创造性活动,这也是阅读活动不可以一蹴而就,而应该遵循人生成长的自然规律进行分级阅读的根本原因。然而,阅读本身又是一个神奇的活动,不断地阅读又能促进阅读往更深广的领域更高品质的阅读推进,所以,阅读可以相互关联,不仅会不断激活阅读者本人现有的人生阅历、知识结构等领域知识,还可以促进已有知识和未知的领域的延展,不断向纵深与无限两个维度拓展与深入的,由此以来,就可以实现由“已知到未知,从有限到无限”的可能领域迈进,这就是阅读这项精神活动“化腐朽为神奇”式的不可估量之作用。
更为神奇的作用,体现在对于写作上的推进和牵引,从这本个人专辑,一目了然地,我们从她的文字中可以看到,作者所读的书的品质之高与数量之众,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的阅读之悦、之勤、之用心。这是阅读的功用,读而写,写而读,使读写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因此,我在前文中说,阅读是一种修行,不仅是对心灵的丰盈与品行的修正而言,更是对写作这个更高级的精神创造性活动而言,虽然,这是一个阅读的“副产品”,但这个才是我们人之为人更高级的活动——塑造并提升灵魂往上帝层面前行的一个活动。
无论何时何地,仅仅一个阅读者,就已是世间最为靓丽的一道风景了,如果爱阅读还能进而喜欢写作,那种精神的姿态是无法言语和比拟的,对我来说,这简直是人间天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