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没过,我多年的旧疾毫无征兆地复发了。
儿子还没有开学,就凭着经验在药店里买了一些药,直到儿子离家返校,才和老公一块儿驱车来到50公里外的市医院。
这几年一直在这家医院就医,多少建立了一点信任感,我一直觉得看病信任感也很重要。
早上医院的人最多,就和老公选在了下午,吃过午饭,从家里出发,40多分钟的车程,很快就到了。
几年没来,医院有所改变,楼增加了几栋,大门又增加了一个,比原来的更高,更宽,更气派。没有改变的是人和车依然是一个多。
进去以后,我和老公兵分两路,他去找停车位,我强忍着痛苦,急急忙忙地奔往就诊室。
根据经验,虽然是下午,我想排号的人也不能少喽!
好在是熟门熟路。一进门诊大厅,医院特有的味道,扑面而来。我不由得皱了下双眉。下午了,大厅里依然人头攒动。
再看等电梯的,乌泱一片,想想电梯狭小空间里那个味儿,我宁愿爬一阶歇两步地走楼梯。
等我气喘吁吁地来到就诊室门前时,果不其然,前面已经有10人左右了,大多数都是上午没看上。
我顾不上喘气就赶紧把自己的卡排上。
看看时间才1点多,2点上班,几十分钟的等待却感觉异常得漫长,十几分钟里我就看了几次表。随后老公也上来了,陪我一起等。
趁这间隙,就索性看墙上挂着的医生简介,原来自己曾就医的几个医生,已经看不到了,问了值班的,“退休了”。一听心里猛的一紧,熟悉的大夫都退休了,不知道今天看诊的医生医术如何。不免对着各个简历又细看了一遍。
隔壁诊室是看儿科的,听说一直没下掉班。叫号声、孩子的哭声、家长的吓唬声,时不时夹杂着护士的训斥声,整个走廊乱哄哄得。
身体的不适,等待的焦躁和噪杂声让人分分钟想逃离。
看着隔壁,从诊室出来无大碍的倒是没有什么,出来一脸愁容,红着眼睛得让人心酸。不由得担心起自己的病来,心里直念佛希望只是旧疾复发。
正在忐忑时,大夫踩着点儿来了。
又焦急得等待两个小时后轮到了我,进去后做了常规检查,果然添了新病,和医生做了10几分钟的交流后,医生建议手术,我知道再多说也无益,久病成医,接下去如何治疗就看自己了。“我们回家考虑一下吧!”要了一张大夫的名片就出了诊室。
等待了2个多小时,跑了五十多公里,沟通了十几分钟,好在大夫态度还算诚恳,初次就医,给我留下了几分可信度。

出了门诊大楼,等老公去提车,我看到医院里每个人都是匆匆忙忙得,手里不是掂着各种检查单就是各种交费单,神色匆匆,表情凝重,还有推着担架车一路小跑地。
在门诊大楼外的台阶上,坐着一对老夫妇,男的穿着病号服,吊针的胶布还在手上贴着,看上去面容憔悴,神情恍惚。身边的老伴儿,像是在说着安慰他的话,可是没张嘴,自己眼睛里已含着泪,一看就是强忍着,所以嘴唇有点微微地发抖。被风吹起的花白头发,显得更加凌乱。
她能安慰什么呢?我猜想:别担心,医学发达了,会好得。
又或者:孩子们一会儿就来了。
要是自己遇到此事,即使舌灿莲花怕也吐不出半句安慰的话。
就这样,一对佝偻着背,依偎在一起的两个老人,坐在那里,脸上写满了悲伤,不说话,眼睛无神得漫无目的地瞅着某个地方。就那样静静地坐着,好久谁也没有再开口说话。仿佛自己早已不属于这个噪杂的世界了。
放眼望去,走廊里,台阶上,树荫下,凡是碍不了事儿的地方,都坐满了人,有病人也有陪护的家属,个个儿都面带隐隐得愁容。
光鲜亮丽得病房楼,丝毫没有引起我多看一眼。
一个打扫的阿姨费力地推着一车垃圾,边走边扫地,嘴里还嘟囔着:看个病还乱扔垃圾,抬脚!抬脚!
谁脚抬了慢一点,轻则“剜”你一眼,重则大声训斥。
有人不服:啥态度。来看病,还得受你的气。
阿姨扭过来昂着头用下巴指着:不想挨训,下次别来。底气十足。一句话在场的人都面面相觑。
说实话,那一刻我真有点羡慕她,羡慕她的健康。羡慕她的底气。
没了健康还能剩下啥呢?谁都能收拾你。不仅仅是阿姨。
夫的车过来了,我迅速地坐上,一出医院的门,长长地松了口气。仿佛我的病看好了似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