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县人民政府22日下午发布情况通报,濮阳县第三实验小学(老校区)当日上午发生学生踩踏事故,截至15:00,事故共造成22名学生受伤,其中1人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5人重伤。根据濮阳县人民政府通报,事故发生原因是课间时间较短,学生集中去厕所,拥堵导致踩踏。校长已被免职。(中国新闻网3月22日)
按照这个通报,“学生集中去厕所”似乎就是发生踩踏的根本原因,但是,哪个学校不是集中去厕所呢。在一些有食堂的学校,同样还存在着集中买饭的问题,而在一些寄宿制学校,当然也存在着集中洗漱的问题,如果通报中非要将“集中”二字突显出来,那么所有的方面都有可能发生踩踏事件,因为学校的“集中”行动,是一种标志性行动,任何学校都一样。
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去厕所,这是所有学校的常态。客观地说,就现有大多数学校所具备的条件来说,尤其是老校区,无论如何改建都难以化解如厕难的问题。因为厕所的数量不可能无限加大,而集中去厕所本身就是一种早已存在的难以避免的峰值时间,这也像城市交通高峰间段,不可能靠无限加大路宽来解决是一个道理。
学校的硬件设施,不可能无限加大,这是所有学校建筑的最佳效能比所决定的。但是,在同样的效能比之下,通过恰当的管理措施却可以大大化解波峰波谷的问题,这就是学校方面应有的管理“软件”。然而,从报道中可以看出,学校在这方面并没有管理上的作为,只是任由隐患的存在,等到悲剧做成了事实,相关部门才不得不免去校长的职务,貌似给出了一个平息众怒的决定。
然而,一个校长的去留与学生的生命相比,并不是重要的问题,尽管免去校长的职务是必须的,但如果仅仅是以免去校长职务为事件的终结篇,也会给人以草草收场之嫌。因为,免去校长职务只是一种事后的处罚,但显然,任何处罚都不能解决学校管理存在的隐形问题,而让这些管理问题浮出水面,才是解决本质问题并可复制借鉴的长久之策。
学校的管理,早已不是吃喝拉撒睡那样简单,管理的根本意义在于最大化地高效利用现有条件,而同时,还必须最大化地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表面上看这是一种矛盾,但所有管理举措的制定,正是围绕着这种矛盾进行的,而如果在现实状态中没有任何资源与目标的矛盾,那么,管理也就成了多余,然而,在公共安全管理学科里,那是不可能的事,也不存在任何管理上的多余。
在资源不可能无限扩大的客观现实下,对学校的管理其实就是一门动态化的科学管理。在这之中,既包含着时间与空间的合理划分与使用,也包含着多种应急预安的提前设置与必要的安全教育和演练,当然更包括心理暗示的正向使用。2014年,昆明明通小学发生学生踩踏事故,致6人死亡,固然第一原因是因为两块海绵垫临时靠墙放置所致,但在发生踩踏的过程中,学生的慌乱本是可以通过正向心理暗示解决的,但学校并没有这样的心理预案。
在国外,学校已经进入了科学化管理模式,不管发生了什么问题,总会有适宜的预案来使用,而且,在这些预案中都包括着诸如心理暗示这样的科学化组成内容,其中一环套一环,最终会将安全伤害降到最低。而从国内发生的学校踩踏事故来看,缺少的正是这种科学化管理方式,一出了事故,终结篇就是处理几个校长,这成了一种固定套路,然而,问题依然存在,并没有找出科学化的管理方式。
因此,面对学校发生的踩踏事故,不应当仅停留在人事的处理上,而应当深入管理理念之中,看一看还存在着哪些不科学之处,深入研究一下,如何才能从更新管理理念入手,找出科学化管理的新模式。不能让孩子的生命换来的只是一些行政处罚,与孩子的生命相比,任何处罚是最低效的事后之为,而防患于未然,将学校管理纳入科学化轨道,才是根本的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