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之贴春联
年三十一大清早,就响此起彼伏的炮竹声,侄子高高兴兴的来叫儿子起床,“哥哥、哥哥,快起来,贴对联啦”儿子懒洋洋的应声“才几点呀,就叫我,“困”“大懒虫太阳晒屁股啦,贴对联,快,浆糊都弄好了”侄子隔着窗子叫着,哥哥我在门口等你啦,快点”儿子应了一声,是没办法睡懒觉了,起床!哈哈……这就是过大年,必须早起,严格来说贴春联是男人们的活,他们爷几个有的拿炊笤,(刷浆糊的工具)有的拿对联,研究哪个是上联,哪个是下联,边看边念叨,什么“猪年春意闹,龙舞国威扬”什么“张灯结彩迎新春,欢天喜地庆佳节”
他们说说笑笑,被一种喜庆的氛围围绕着,春联也在谈笑间贴上大门,大红的春联预示来年的日子也是红红火火的。
《年味之贴春联》 现在的春联都是集市上买来的,由模板印制而成。记得小时候过年,村里都会请几位德高望重的书法好的长者写春联,红纸裁成长条,放上长桌,镇纸,墨字隽逸,龙飞凤舞,对联可以自创,必须是拥护国家拥护党的词汇,格律对仗也不怎么讲究,写好首先发给烈军属,然后才是各家各户去领,家家都贴,虽然贫穷,但是却有厚重的文化气息和浓浓的年味。
《年味之贴春联》 说起春联的渊源它起始于桃符文化,春联的前身是由桃符演变而来,据说从秦汉之前就开始了,过年挂桃符,也就是把桃木制成的板子挂于门的两侧,用来驱鬼压邪。至于把民俗官方化的是明太祖开的先河,下令公卿官宦之家春节必须贴春联。
《年味之贴春联》 而真正意义上标准的春联,是出自后蜀之主孟昶,除夕题于卧室墙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也是有记载的第一副春联。
贴春联贴的是年味,贴的是民俗,贴的更是喜庆,贴春联,挂灯笼,来年日子火样红。迎新春,唱新风,紫气东来祥瑞呈。
《年味之贴春联》2019.2.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