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禹居,毛泽东小时的私塾老师。1959年, 已是党和国家主席的毛泽东重回故乡韶山, 毛泽东亲自向毛禹居老师敬酒,毛禹居老人说:“主席敬酒, 岂敢岂敢!”毛泽东却说:“尊老敬贤, 应该应该! ”杨昌济, 杨开慧的父亲,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就学时的老师,毛泽东认为:杨先生是一位“有高尚道德性格的人”。他常在星期天和节假日到杨先生的住处登门求教, 讨论问题,改正笔记,杨先生也特别器重他。而徐特立老人是毛泽东一直非常敬重的另一位老师,1937年徐老60寿辰时, 毛泽东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贺信,信中说:“您是我20年前的老师,您现在仍然是我的老师,将来必定还是我的老师。”1947年徐老70寿辰时,毛泽东又题词“坚强的老战士”送给他,表示尊敬和祝贺。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矣。
脩,意思是缩,干燥而紧缩,所以也叫脯。这里一般认为指的是干肉。束,是十条。束脩就是捆上十条干肉。但在鲁国,也就是今天山东曲阜一带,对腊肉并不是很欢迎,不知道这样“束脩”的风俗在孔子的时代是不是其他制作干肉的办法。所以还有两种说法,一说古人十五岁,可以自束带修饰以见外傅;另一说,束脩是约束修持的意思,也就是束身修行。三种说法在道理上都能讲得通,但一般取第一种说法。意思是:凡是带着十条干肉来拜师的,我没有不认真教诲的。
孔子所教的是“六艺”,在那个时代以前,学习是贵族的事,教授六艺的场所也是官办的。普通老百姓是根本没有机会学习六艺的,他们只能学习一些诸如种地、打猎等基本生存技能。到了孔子那个时代,周王室越来越衰弱,渐渐控制不住势力越来越大的各国贵族,国与国之间打来打去的事情几乎年年都有。而在国家内部,贵族相互之间斗得你死我活也是常有的事。在这样的大乱局之下,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了。
孔子正是抓住了这个机会,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将贵族才能学习的六艺,不断向底层老百姓传输。有学者推测,之所以孔子能开风气之先,得益于他的特殊身份。他是商朝王室的后裔,周灭商之后,王室后人被封在宋国,孔子的家族本身是贵族血统,到了他的父亲还是个不大不小的官。但孔子出生不久,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他的母亲是父亲的妾而不是妻,父亲去世以后,孔子只能跟着母亲回到外婆家居住,而孔子的外婆家事平民。也就是说孔子小时候是和平民而不是贵族一起长大的。
后来母亲去世以后,孔子才慢慢认祖归宗,找回了自己的贵族身份,甚至一开始阳虎这些人还不承认。这就导致孔子身份的特殊性,他可以说是从平民“成长”起来的贵族。但成了贵族之后就要学习六艺,所以在他看来学习六艺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可以后面才开始学,也无可厚非。有人进一步推测,在孔子成长的环境中,还有不少“穷亲戚”,和他年纪相仿,从小一块长大,看到孔子学习六艺,觉得很有趣,便向孔子请教,孔子也乐于教这些亲朋好友。渐渐的学的人多了,也就成了私学讲坛了。这样的推测似乎也有些道理,为我们理解为什么孔子能开私学之风,提供了比较合理的理解途径。
有人就会问,那为什么还要“束脩”呢,直接跑来就学不就可以了,甚至有人据此就认为孔子利用教学牟利,他们根据当时的物价推测孔门三千弟子,孔子收入了不菲的学费。但是,孔子要求求学者行束脩之礼,才愿意教之,这里有着深意。因为,孔门之学,主要是贵族的六艺,目的是学为人,成君子。这样的学问就有个信与不信的问题,这也是前提,如果求学者仅仅是出于好奇来看看到底六艺是啥,而不是想去自觉践行之,教之无益,也教不出来,完全是白费功夫。
孔子收束脩之礼,旨在确定师道尊严,并激发弟子求学之志。《礼记》说:礼闻来学,不闻往教。就是说,自己想学自己过来,不可能老师自己跑去要教谁学习。求学求学,学习的机会是要自己去“求”的,而求的方式在孔子那里就是“束脩以上”。好为人师,是儒家所不齿的。恐怕这个传统自孔子那会儿就这么定下来了。但一旦别人真心想学,哪怕没有拿那十条干肉,也要诲人不倦,比如穷得连饭都吃不饱的颜回,孔子却最为看重。
更进一步,儒家讲贵人语迟,尤其是不要好为人师。一事当前,别人都还没什么意见,自己先急吼吼的发表看法,也不管是公事私事,自己的角色是否合适,张口就来,给人感觉十分轻浮,所以后面孔子还要专门讲说话的学问。请教请教,不请不教,体现的是师道尊严,从一开始就要把师徒的角色定下来,这样后面的教学才能顺利展开。否则的话,老师自己上杆子要去教学生,那别人不乐意听,岂不要闹笑话了。自此也开创了尊师重教的先河,以后的拜师礼就从这里走来的。
今天,我们强调老师不能收礼,哪怕鲜花也不行。这本身没有问题,但不能因为这些有形的东西没有了,就淡忘了尊师重教的传统。而且这种尊重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情感,而不是投机的感情甚至钱物的贿赂。另一方面,作为老师也要努力成为让学生尊重的老师,既教书又育人,做大先生,值得自己的学生感念一辈子。所谓经师易得,人师难寻,遇到好老师不仅学生要珍惜,也是国家和社会的福气,而一个国家开始重视老师,那这个国家必将走向富强和兴盛。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