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了第一节爱佛僧首期文字历练营,学到的东西很多。一共有四个知识点,历时三个多小时才讲完。现摘选其中一个知识点[格物],分享给大家。
以下文字均来自于课程主讲老师爱佛僧 。
爱佛僧讲课是纯文字的,不语音,且不说废话,所说的话都与课程主题关联的。如果加上提问解答的内容,字数超过两万字。
![](https://img.haomeiwen.com/i923302/4d0582b39322cfa4.jpg)
今晚我们的主题就是读书。
这是一切写作的基础,即便是天赋如神,也躲不过这个。
第一读书:刚才大家都发了一下,应该有这么一个共同特点,也就是,你所读的书,实际上都是所谓的“闲书”。
写作之前,最好的教材就是应该读书,读好书、读闲书。读一切书。但仍然可以根据你的兴趣选择。比如@岑点琮 爱读玄幻,那是他的兴趣,但是他读了几千本,发现没意思,他又转回来了,开始读名著之类的。不管怎样,他的这个习惯培养出来了。
正确的读书方法:一面背诵艰深的经书,无论东西方,那些经典的艰深的,哪怕你不理解,你都要去囫囵吞枣,为一生的学问道德打下切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阅读深湛、内容精彩的经典白话小说(包括东西方)和唐诗宋词等,使智力充分发展。
当然,你可能感觉到无聊,但两者的结合,既能调节阅读的气氛,更能增添思维的活力,心理得到健全的发展,绝不会成为一个食古不化的书呆子,而具备既有满腹经纶,又有文学艺术的极高素养。
中国古代的这个读书人,有一个“毛病”,就是啥都玩,看起来似乎只学语文,但其实不然,精通琴棋书画的不在少数。还有练习静坐即打坐的(气功,如能学会拳术、剑术更好)。
倒不是一定要这样来,但对于想搞文字创作的人来说,面越广越好。写侦探小说,法医、法律等,总需要了解吧。
为什么总是说读经典,因为经典的著作,确实在文学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比如读《水浒传》,金圣叹说读了《水浒传》“便有于书无所不窥之势”,即能掌握读懂所有好书的方法。因为天下之文章,没有高出《水浒》的了。“若《水浒》固以为读一切书之法矣。《水浒传》真为文章之总持,读之即得读一切书之法也。”
《水浒传》是中国传统文章写作方法集大成者。
好了,上面说的好像是洗脑一样。但应该好好认识。下面我们说具体的方法。应该明白的是,方法都是相通的。读与写,东与西。我的大部分例子会从《水浒传》来。
读,或者写。都一样,需具备几个本事。第一“格物”,第二“澄怀”。
“澄怀格物”发为文章,就是好文章。澄怀就是摆脱一切俗念,保持宁静的心境,也可说专心致志。请一定不要相信什么速成之类的,那根本不可能,谁说他能做到,那是吹牛,可以打他耳光了。一定先端正态度。
格物呢,比较复杂,大体是指观察和研究天下万物。但我告诉你,如果你想当一个“作家”,就应该不抱任何偏见地去观察社会生活,所谓“才子心清如水,故物来毕照”。
通俗一点,就是说,先把本事练好,再想着通过本事赚钱。没有金刚钻,老想着揽瓷器活。拿到活也干不好。所以,态度先摇号。
“格物致知”,原出于《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认为“格物”是“致知”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个人伦理实践和群体政治实践的起点。
中国古代哲学认识论的基本命题就是这个。程朱理学认为“格物”是指“随处体认天理”,王阳明认为是“致良知”。
具体到写作和阅读来说。“格物”强调的是,要通过研究历史和当代社会中生活中的人来认识形形色色的人。你仔细想想,你下笔写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物,是不是都是你的观察和认识的体现?一定是吧。但把这个人或者物写得引起读者的共鸣赞叹,那就是你通过读书和观察社会生活而达到的程度了。
举一个例子哈,比如小说写人物。一般的顺序是这样的,人有其性前,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就是人物性格形成之前,先是通过人物的气质、形貌、语言。整体的组合表现,构成一个你所塑造的人物性格。
这是不是已经包括咱们通常写人物时所有能用到的技能了。目前呢,我们大部分看见的都是对话方式比较多,十之七八,写人物,基本上都是对话开始。而且,因为限于阅历,通常大家写的人物对话,都是很差的。
就是因为格物不到位。不到位就把握不住自己所写人物的特点。
![](https://img.haomeiwen.com/i923302/b541ce8356aef82a.jpeg)
谁读过《倚天屠龙记》,或者《葛朗台》?
这是读书方法,一定注意,得学会把书读透。
《倚天屠龙记》里面有一个武当七侠是吧。老二叫“俞莲舟”。这个人人物的性格是怎么表现的,我给你们讲一下你就懂了。
最初的时候,俞莲舟是见过殷素素的,也就是张无忌他妈妈,这是一个魔教女人。俞莲舟作为正派,当然很讨厌她。
但是,通过几天相处,俞莲舟觉得这个女子并不讨厌,并不虚伪,而且果断聪明,为人不婆婆妈妈。
所以当仇家上来的时候,俞莲舟对张翠山殷素素夫妇说了一句话:“我便性命不在,也要护五弟一家平安”。注意,他说的是一家。这说明,他已经接受殷素素了,对张无忌更为喜爱。
这还不算,最神奇的在后面。因为这本书里面的人物比较多,不可能每个人都写到。所以安排出场很重要。在后面六大派围攻光明顶的时候,武当武侠都在光明顶。
当少林派嘲笑张无忌的时候,武当武侠里面,只有俞莲舟眼眶湿润,因为她想到了“五弟和五弟妹”。其他人为什么不写,单单他这样,武当武侠里面,最爱哭的是殷梨亭,动不动就哭。这时候,偏偏是俞莲舟。
当殷素素的爸爸,殷天正在受正派人士欺辱嘲笑的时候,你发现,这时候说话的都是俞莲舟。可以说,俞莲舟已经是殷素素的蓝颜知己。
这个人无就表现的很好了,只用那么简单的十多个字,半句描写。
还有,最后打伤武当派第三代掌门宋青书的,也是这位俞莲舟,其他人没这个性格。只有他可以。所以人物出场的安排,非常重要。
葛朗台里面:“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葛朗台太太便叫起来:上帝呀,救救我们。”
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谁招的婴儿。
看他的描写,眼光是由另一个人的角度来写的。葛朗台太太看到这眼光,觉得没救了。
问题是,葛朗台这时候已经76岁了,看这动作,“一纵”“一扑”,跟武林高手一样。好像与年龄不符吧,但是合情合理。这就是人家“格物”,格透了。才能写出来。
再说两点。格物,讲得是对于历史人物或事件或者生活达到一个认识的高度和深度。
但我们应该知道,对于历史人物,应该抱有同情理解的眼光去看,切不要心胸太狭窄,把自己代入死路。现在很多人,动不动用现在的思维去看过去的事情,那是二到了极点的。
其他文体也一样的,格物不好,逻辑就不好。格物呢,要有忠恕之心。就是我上面说的那个。
要多吸收多角度的思维,不要死板的套。有些人固执的认为自己的认知是对的,看事情总觉得不符合自己的便是错的。不要读了一本书就当做法宝。
![](https://img.haomeiwen.com/i923302/764c924d43b4ed44.jpg)
这样子的讲课方式是我所喜欢的,一个好例子,胜过千言万语!从这些记录来看,就知道是很正宗的中国传统文学。领略不一样的文字世界,能让我们思想更成熟,心神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如果你也刚好喜欢,欢迎投稿征文——(其实就是看你的作品是怎样的,对症下药),或许下期你也能一起听听爱佛僧老师的课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