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时候的“真人”,对生存不感到喜悦,对死亡不感到惧怕;出入人世,不感到喜悦,死亡来临也不抗拒;无拘无束地走了,自由自在地又来了而已。不忘生命的本源,不追求自己的归宿,承受什么际遇都欢欢喜喜,忘掉死生像是回到了自己的本然,这就叫做不用心智去损害大道,也不用人为的因素去帮助自然。这就叫“真人。”
像这样的人,他的心志专一,忘掉了周围的一切,他的容颜淡漠安闲,他的面颊质朴端严。好像秋天般严冷,又好像秋天般温和,高兴或愤怒跟四时更替一样自然无饰,和外界事物合宜相称而没有谁能探测到他精神世界的真谛。
所以古代圣人使用武力,灭掉敌国却不失掉敌国的民心;利益和恩泽广施于万世,却不是为了偏爱什么人。乐于交往取悦外物的人,不是圣人;有偏爱就算不上是“仁”;伺机行事,不是贤人;不能看到厉害的相通和相辅,算不上是君子;办事求名而失掉自身的本性,不是有识之士;丧失身躯却与自己的真性不符,不是能役使世人的人。像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余、纪他、申徒狄,这样的人都是被役史世人的人所役史,都是被安适世人的人所安适,而不是能使自己得到安适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