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在世,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为什么活着?
这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我是谁?我活着是为什么?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当今社会很多人必然要面对的问题,尤其是那些面临选择或处在困境的时候。
比如近几年比较常被提起的中年危机,就是人在中年时期面临的这个问题。
中年因为有了更大的生活负担与责任,于是重新审视了自身,这个时候我是谁?我为什么活着?我活着是要干什么?……这类型的问题便重新出现,并一直困扰。
有些人很幸运,及时的得到了解答,有些人会持续几年、几十年、甚至一生。
前几天看了个书,忽然发现对当代人这一困扰的另一种解答法,那就是了解另一个想法——我该怎么活着。
我该怎么活着,这个想法在当前社会存在感比较少,当仍然存在,比如面临重大负面变故事、人的生存受到威胁时,就会想到我该怎么活着?
发现了吗?
当我们面临的困惑是我为什么活着活着时,至少说明一点,那就是我现在所处的位置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低,因为我担心的不是我该怎么活,我不担心我下一餐饭在哪里,我不担心我明天该怎么生存,我的问题是我该如何做得更好,我面对未来更好生活所需要承担比现在更大的压力……
这么一来发现了吗?
原来我们现在的困难似乎比我们原本想象的要小的多。
其实现在很多人面临的问题是我为什么什么活着——也就是为生活添加更多的精彩与美好,让自己的人生更充实有意义,而不是单纯的为了解决我该怎么活着。
所以,既然不是基础的、纯物质性的需求困惑,那么自然的我们就通过更高层次的行为去获得满足。
如果说事业更进一步、仕途更上一层、资产更多一点可以获得心理层面新的满足感,那么,通过一些其他活动与形式,同样可以获得这种满足感,比如读书、比如学习、比如思考、比如助人、比如专研、比如一些小爱好……
在已知现实中,一个人很难出现超越平均水平太多的物质成长性,能够有这种超高成长性的比例与概率都是极少的,所以在这方面过分执着,往往让人不幸福,因为天花板就在那里,而你想突破,太难、概率太低。
而通过另外一种方式的补偿,我们可以获得同样的幸福感,至于物质水平,其实也不会相差太大,会停留在同层次的人的普遍水平附近,如果出现了极度变化,那么可以肯定的是,你已经脱离了大众层面,进入到小众领域。
《思维丛林,问道妙法》是一个自问自答、我问他答、他问我答的探索性书记,本书并未出版,目前在简书上做首发连载,欢迎留言交流观点、给出自己的答案或提出新的问题。
网友评论